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东周国史7周桓王的悲剧一生力图恢复王朝权威,最终无力回天 前沿资讯

时间:2023-05-20 12:50:1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你想听到的,你想看到的,尽在小编手中,还在等什么,赶紧关注吧。


(相关资料图)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跟着小编为您一一介绍。

公元前697年,也即是周桓王继位的第二十三年,暮春时节,草长莺飞,洛邑城内外一片生机盎然。

而洛邑的王宫之内,却是一片萧索的气氛。此时,周桓王在寝殿的卧榻之上双目紧闭。夕阳的余辉从大殿西侧的窗棂间努力地钻进来,在寝殿的地面形成斑驳的圆点。

二十三年,恍如一梦。在平王临终的塌前,姬林曾信誓旦旦的保证:此生若不重振王室,黄泉之下无颜再见祖父。言如在耳,可是如今,自己也躺在这卧榻之上行将归去,而周王室却在自己手中进一步失去光彩,一如这坠落的夕阳。

"陛下,周公到了。"跪在床侧的宫人在桓王的耳边轻轻地说。周桓王努力地睁开眼,确认自己还没有死,轻轻地叹了口气。他让宫人将自己半扶起来,靠在柔软的靠垫上。

"陛下!"周公黑肩来到塌前,一躬倒地。姬林摆了摆手,示意周公坐下说话。

君臣相对默坐。许久,姬林缓缓说道:"今日请叔父来,是将王子克儿托付于你,若它日太子佗不竟,可立克儿。"

黑肩闻言一惊。他知道这句话将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他想劝止,刚准备开口,便被桓王打断。

"这是孤之遗言,一切拜托叔父了。"说罢,便让宫人将床帷拉上,缓缓躺下,紧闭双目。

周公黑肩只能将话咽下,默默退出。

乙未日,周桓王驾崩。姬佗继位,是为周庄王。

然而周桓王临死前嘱托周公黑肩辅助王子克(子仪)的遗命却将周王室历代奉行的"嫡长子继承"这一祖制再度打破,留下来的隐患也将在三年后爆发出来。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

周大夫辛伯看到了周王室必将发生内乱,他曾经告诫主政的周公黑肩:"妾的地位同王后,庶子等同嫡子,二卿有同等权力,大城市的规模与都城相等,这些都是祸乱的根源。"对周公黑肩辅佐王子克的做法表示了担忧。

周公黑肩对周桓王姬林的嘱托似乎不忍违背,也或许是出于某种个人的政治阴谋--从周庄王时期,周公黑肩依然为王卿士这一点来看,出于维护其个人权力的目的似乎并不存在,周公黑肩还是决定执行桓王的遗命。

公元前694年,《左传》载:"周公欲弑庄王而立王子克。"周大夫辛伯知道了周公的阴谋,因而进宫急告庄王,庄王立即出手镇压了这场宫廷政变,杀周公黑肩,而王子克逃奔到南燕。这场政变史称"王子克之乱"。

这便是东周以来王室内部争夺王位继承权的第一次斗争。这场王室内部的斗争,加剧了周王朝的衰落,为未来王室分裂埋下了祸端。此后,周王室又断断续续发生了三次较为著名的夺位之争,最终将周国(进入东周以后,周的王朝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了,尤其是战国以后,周只是沦为一个普通的三等国家,与列国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了)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周桓王的一生事实上挺悲剧的,他一辈子也都在做着振兴王室的美梦,他确实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比如他积极干涉晋国内政,干涉芮国的政变,并且一生都在与春秋"小霸"的郑国作斗争,然而,东迁以后的周朝实在太弱了,能够供他使用的遗产和资源都极度稀缺,使他常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

此外,时运变迁,通过战争和兼并的方式不断吞并小国,一些诸侯渐渐成长为大国,而周王室却抱着西周以来"分封"的体制不放,对本就沦为三等小国的王畿之地多次进行分封和赏赐给诸侯和王室成员,这无疑是自断手足,使得王室统治力量进一步衰弱。周桓王既是"分封"思想的受害者,也是这种思想的践行者,他不能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中央集权的改革,就必然将周王朝一步步推向被肢解的深渊。

因此,用"志大才疏"四字作为周桓王一生的总结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本文为离哥原创,欢迎关注。

参考文献:《春秋》、《左传》、《史记》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