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二把手怎么搞倒一把手,唐朝一位官员用生命举了一个完美的例子

时间:2022-12-26 09:58:3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今天跟大家聊一个二把手怎么搞倒一把手的故事。


(相关资料图)

主角叫孔谦,是后唐人士。唐朝之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其中就有一个后唐,皇帝叫李存勖。

李存勖的大唐公司成立时,因为蛋糕有限,总有一些人对工作安排不太满意,马怨言最大的莫属自我考评该当租庸使的孔谦。

孔谦,魏州人,出生年月不详,史书记载,他是魏州的孔目官。这个职位是官府中的高级全能型人才,管的事情比较复杂,从街头牛二耍赖到东街大妈丢衣服到西门家的与武大家的发生情感纠纷以及收统筹粮、收提留款和监狱精神病院等等公用设备的运作都要参与管理。而后面的事实证明,孔谦同志虽然十八般管理样样精通,但最拿手还是财务工作,当然,在万恶的封建社会,所谓政府财务就是怎么从民间捞钱。

在魏州成为李存勖的反梁大本营后,境内经常汇集了来自各地的反梁大军,总数常在十万以上。这十万人的后勤供应全靠孔大人一力维持。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食先行。孔谦同志功劳不少,正因为他的后勤工作做得出色,李存勖的大军没有饿着肚皮,才成功取得最终的胜利。

根据一对一晋升原则,后唐公司一成立,孔谦同志很快就在里面找到了相对的位置:租庸使。

简单介绍一下租庸使这个职位,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税务总局的局长,负责从各地征收税款。看来,孔谦同志虽然不谦虚,但还比较靠谱,至少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

很快,任命书下来了,孔谦同志因其在工作岗位上突出贡献,按例,列为租庸--副使。

在家长式管理充斥的中国政坛,副的地位不会比二奶高多少。而被定岗为副使的原因不是孔谦同志专业水平不过关,更不是工作不努力,仅仅是因为出身达不到要求。

孔谦同志一出现在史册就是魏州孔目官,想来不是出身书香门第,这种吏人岗位也就宋江那样的土地主才愿意干。更不会是官宦之后,要是祖上当过官,也不至家庭关系一栏,孔谦同志坚决留了空白。

根据这些线索,我们大概可以推断出孔谦是某个小财主家庭的成员(其基础的财会知识大概得自收租)。成年之后努力自学,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了官府里的一名高级吏官。

这样一来就比较麻烦了,在古代,官与吏是分得很清的,官是国家干部,中央统筹安排,属正式政府编制,吃国家粮,具体有品阶。吏就不同了,因为是社招人员,在官府中地位不高,当个孔目估计也就是级限了。

孔谦同志虽然工作成绩突出,但要想从吏变为官,还要变为正官显然跨度太大,人事部门难以接受,而且大唐皇朝刚成立,总是需要一些有来头的人撑一撑门面,要是说出去税务局长家里一点背景都没有,这成何体统。

毫不意外,孔谦同志很郁闷,革命成功了,自己却没成功,那要革命干什么?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气愤之后,孔谦终于冷静了下来,这位孔兄能在衙门里统管各种事务,能从各地征调粮草而不乱,显然,他不是白给的。

凡事总有可能,只要工作到位,野鸡能变凤凰,副使也能变成正的。

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借助别人的力量。

经过分析,孔谦及时抓住了朝廷的权力分布特点。总结起来,是一个中心,一个基本点,两个工种。

中心,李存勖,基本点,郭崇韬。一个工种是太监,另一个是伶人。

因为李存勖本人是超级票友,经常在宫里组织戏剧演出,这些伶人,虽然没有多大的官职,但跟皇上近,能说上话,况且人家唱的总归比说的要好听,所以能干涉朝政。

在上面这些人里,中心点李存勖不太道义,当了皇帝,就忘了给他筹军粮的孔谦。而郭崇韬也不是孔谦能拉拢的。原因很简单,最近郭崇韬同志认了一门好祖宗,据调查取证,郭崇韬竟然是唐朝名臣郭子仪之后。郭尚书既然是名门之后,自然得跟土老财孔谦要保持距离。

高攀不上,只好低就了。孔谦找到了合适的盟友,太监和伶人,据记载,他在伶人队伍里认了一个大哥:景进。孔谦没事串串景艺人的门,还亲切地称景进为八哥。不知道这个八是怎么排出来的。但跟某种动物没有关系。

关于孔谦同志还有一个疑问,我们知道但凡这样拼了命收钱的财政局长,多少会有些经济问题,可是翻遍史书,却没有找到半点孔局长黑钱的记录。也就是说,他一不送子女到发达国家去消费,也不买一大堆房产准备千秋万代,甚至连情妇也不多包二个。

我们只能认为孔局长确实是一位清廉的官吏,他的一生最大爱好就是将天下的财产用合法(至少他说是)的手段收到国库里。

他没有挪用,只是尽心尽力将收税工作做到极致,称得上是俯首甘为孺子牛。但请相信,一个满腹热血,一心为公的人办起坏事来,比贪污舞弊的人更容易让一个国家完蛋。

好了,孔谦升职记的故事到此结束了。

关系是拉了,可关系一般来说都是伏笔,不到关键时刻起不了作用。孔谦同志在官府工作多年,对这些事深有体会。

要顺利转正,还得接着努力,孔谦同志的逻辑跟姨太太的差不多,他一向认为只要弄走上面不识趣的顶头上司正租庸使,自己就可以取而代之。

但上面这位除了不识趣,还非常难搞,他叫张宪。

张宪,晋阳人,军人世家。但张宪没有继承家业,他不喜枪棒,只好儒学。据记载,其人非常勤学,而且学习成绩很不错。

少年时,他曾经怀揣着自己的作业本去拜访太原第一文人,掌书记李袭吉。

在认真看完张宪的作品后,李袭吉说道:"你要继续努力,将来一定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这句话除了肯定张宪的才学之外,还有一些传衣钵的意味在里面。而很多年以后,张宪果然继承李袭吉的工作岗位成为李存勖的掌书记(机要秘书),这个职位有品阶,是七品官。

顺便提一句,张宪最精通的史书是《左传》,而《左传》是以李存勖最喜欢的书籍《春秋》为基础写的。

相比之下,孔谦同志虽然会搞粮食,但论出身,比不上人家世代为武将,论才学,孔谦是技工学校毕业的,张宪是正规统招学院高材生。(绝没有瞧不上技工的意思,据说现在某技校毕业生比清华的还吃香)。

于是,李存勖的大唐成立时,张宪同志成为了工部侍郎(副部级)另兼租庸使。

更让孔谦同志抓狂的是,这位顶头上司也不知道从那本经史子集学到的知识,竟然对官府事务的具体操作相当熟悉。

而据传言,张宪同志的关系很广,与当时的知名知识分子往来密切,更重要的是,他跟二号人物郭崇韬关系很好。

这么一位学富五车,经验老到,关系过硬的上司在上面压着,孔老弟要出头实在比登天还要难。

当然,难搞,也必须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坚决搞倒,而且要尽早下手。

机会已经不多了。李存勖已经奇袭大梁,成功结束数十年的梁晋争霸,这对全国人民都是一件好事,但对孔谦除外。

道理很简单,孔谦的价值就是为李存勖的大军筹备军粮,现在战争已经告一段落,虽然李存勖还不至于卸磨杀驴,但让这位运粮官歇菜还是有可能的。

再也不能等,趁大家还在吃我运的粮时,必须马上行动。

没等李存勖下旨,孔谦直接翘班,从魏州出发,直奔汴州。到达汴州后,他找到了郭崇韬。

孔谦找对了人,现在的郭崇韬声望如日中天,除了掌管枢密院,还代行相权(宰相都在魏州)。可问题是这个话很不好说,总不能直接跑到郭崇韬面前请将张宪撤下来,让自己干正的。

怎么转正,这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多少副职奋斗一辈子,却只能就那么副着退休。

现在,孔谦同志要为自己坐正租庸院做第一次努力。他已经找到了方法。这个方法不新鲜的,正是跟眼前的郭崇韬学的。

见到郭崇韬之后,孔兄认真汇报了粮食征收工作,然后郑重表示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在张宪的领导下取得的,并对顶头上司的行政水平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当然,上面这些都是场面话,俗称废话。下面的才是重要的。

孔谦用一种真诚的声音说道:现在陛下平定天下,肯定要定都洛阳,那魏州这个大藩镇就必须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人坐镇。

关键词: 顶头上司 千秋万代 梁晋争霸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