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每日聚焦:魏延因争夺兵权而死?到底这是事实真相,还是另有隐情

时间:2022-11-28 08:51:0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魏延因争夺兵权而死?到底这是事实真相,还是另有隐情

东汉末年,中央王权的衰落,导致天下诸侯纷纷割据。在大大小小的诸侯中,刘备的势力虽然弱小,但是它的文臣武将却十分了得,更不乏顶尖人才,其中就有魏延这位毁誉参半的大将。魏延善于训练士兵,作战勇猛,为刘备辛辛苦苦地打天下,但是最终却在北伐过程中,因为在诸葛亮死后争夺兵权而死,可谓晚节不保。


(相关资料图)

那么晚年的魏延真的是野心膨胀,想在诸葛亮死后将蜀汉军队的兵权收归囊中吗?这一点是存在争议的,因为根据一些历史记载,魏延并没有参与争夺兵权,而且同僚之间发生了争斗。

诸葛亮死前遗命杨仪、姜维等人商量撤回巴蜀之事,更商定由魏延担任后军,也就是保证蜀汉大军可以安全回国。而魏延不愿意就此回家,打算继续打下去。加上他不满意担任殿军,因此当时才会有魏延想要夺兵权的说法。

而且魏延和杨仪不和,在诸葛亮生前,这两人就已经多次争斗,后经诸葛亮调解,双方才作罢,但矛盾还是存在。

因此,蜀汉军队在诸葛亮死后撤退时,魏延不满意,没有撤退,还和杨仪起了争端,双方的军队甚至在回去的路上打了起来。但是魏延手下士卒觉得理亏没有跟随他,于是魏延只能逃跑,最后和儿子一起被杀。

由此可见,魏延并非为争夺军权而死,那么魏延最终兵败身死,还留下一个不光彩的名声的原因是什么呢?小编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妄自尊大,不服上级,轻视同僚

历史上的魏延是一位有本事的武将,十分勇武。加入刘备阵营后,魏延多次出战,为刘备后半生的成就立下了赫赫功劳。刘备封了自己做汉中王后,对魏延一直以来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汉中太守、镇北将军成为魏延的闪耀官职。这可是破格提拔,当时震惊了许多人,毕竟大家都以为汉中太守这个重要的职位应该由张飞接任。但是刘备还是选择了魏延,可见他对魏延的信任与肯定。

但是魏延为人孤傲,加上战功卓著以及刘备的信任,导致他后来变得更加妄自尊大。在北伐时,诸葛亮提出的战略,魏延多次反对。对于一起北伐的同志,魏延也时常看不起他们,尤其和杨仪十分不和。所以后来让魏延担任殿军时,魏延不满意,没有和同僚们好好沟通,最后兵戎相见,造成悲剧。

二、立功心切,不愿南撤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的时候,认为蜀汉军队接下来没有统帅,不可继续作战,于是打算撤回巴蜀。这也是正确的选择,因为诸葛亮的死讯一传开,蜀汉军队的士气定然受到打击,还怎么北伐。

不过魏延知道后,却认为不能因为诸葛亮一人的死,而影响蜀汉的北伐大业。既然丞相即将倒下,但还有我魏延在,由我魏延接着带领蜀汉军队开展北伐即可。可见魏延并不是想夺走蜀汉军队的大权,而是为了北伐事业的继续,为了可以建功立业。诸葛亮在世时,魏延就曾提出"子午谷奇谋"这一颇为冒险的计策,可见魏延多么想立功。但是北伐事业并不是凭借个人努力可以完成的,也不是魏延用来立功的专属品。

三、同僚间不和,互相倾轧

魏延由于孤傲的性格,导致他和一些同僚的关系很差。总的来说,魏延作为武将,他和蜀汉的文官关系不好,尤其是长史杨仪。不过杨仪和诸葛亮同为文臣,加上杨仪确实有才能,因此诸葛亮信任杨仪,撤军事务多由杨仪负责安排。

由于杨仪参与诸葛亮死后的撤军安排,于是魏延认为是杨仪安排自己殿军的。但是魏延不满意撤军,更不满意担任殿军,而实际上,他是不满意自己要听从杨仪对自己下达的殿军安排,于是他拒绝执行,还绕到杨仪率领的撤退大军面前,攻打他。

因此,所谓魏延夺兵权,不过是同僚之间的不和导致的。魏延不顾大局,还出兵攻打蜀汉大军,最终的兵败身死确实也是咎由自取。表面上看起来,魏延是因为争夺兵权而死,但实际上,魏延的死亡背后有其他原因。

但是魏延并非不忠之人,更不是民间传言中那位脑后长有反骨之人。相反,他对刘备、对蜀汉是怀有忠诚的。对于蜀汉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后来的北伐,魏延都有不能抹去的功劳。

关键词: 妄自尊大 事实真相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