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焦点简讯:一细节看出朱棣已找到建文帝,为何最后又不了了之?

时间:2022-11-15 17:51:1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历史上一些人,因为他们下落不明而为后人所知,建文帝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朱棣发动叛乱后,起先朱允炆这边还占据一定优势,然而经过几次战役反败为胜,朱棣的势力得以巩固加强,他开始扭转了局势。以至后来率军打到了南京城下。见已没有翻盘的可能,朱允炆命人放火烧了皇宫,他自己则乔装打扮逃出了皇宫。朱棣打下南京城后,怎么找也没能找到朱允炆的尸体。


(相关资料图)

实际上,他根本无法分辨那些尸体,经过这场大火,葬身火海的人都被烧得面目全非,自然也无法分辨出其中是否有朱允炆。但没见到朱允炆的尸体,朱棣一直坐立不安。为了消除这个后患,朱棣开始派人搜寻建文帝。

据记载,朱棣派出了两拨人对建文帝进行搜寻,简单可以分为"海上"与"路上"。那时候没有飞机,不然"天空"也会派上人去搜寻。水路上搜寻队的领队是郑和,陆地搜寻队的领队是胡濙(yíng)。

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至公元1433年,郑和先后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名为交流,实则为多地区探寻建文帝的下落。这几年间,先后拜访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是在当时最大规模的海上探险活动。郑和下西洋,带回来当地的特产与美女,宣扬了大明国威。但是从历史种种的细节上来看,郑和并没有带来实质性关于建文帝的消息。反而是陆地搜寻队有所发现。

胡濙率领他的队伍,在民间搜寻建文帝的下落,一找就找了十六年。好像他上班的主要任务就只有一个,就是找建文帝,常年在外,基本也不会回宫述职之类的。在明代交通信息这种不发达的年代,胡濙在外是生是死都是个未知数。

但是历史记载中的一个小细节看出了此事的端倪,胡濙在一个夜晚突然回宫,并且深夜求见永乐帝,两人长谈到凌晨,胡濙才匆匆离开。推想胡濙的任务以及这种行为,极有可能是胡濙已经得到了建文帝的消息,但是朱棣在得到消息之后并没有记载朱棣对建文帝采取行动。放了建文帝一条生路,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胡濙在外寻找多年,后虽然找到建文帝,与朱棣汇报建文帝的情况,了解到对于大明王朝已经没有根本的威胁,亦或是当时建文帝病入膏肓或者已经死亡,胡濙将消息汇报给朱棣之后,朱棣才未作处置。

朱棣当时已经执政多年,大明在其治理之下也已经国富民强,四方来朝。在朱棣的眼中,大明目前根据稳固,不担心其作乱甚至他也没办法作乱,因而未作处置。

爷俩私下见了一面,这事比较私密,因而历史上未作出相应的记载。俩人本是血缘至亲,叔侄关系,见面之后说开道开,并且建文帝表示已经皈依佛门,自此之后不再过问江湖之事,因而朱棣放过建文帝一马,此事不了了之。

以上几个原因即朱棣得到消息之后,后续并未有记载对建文帝采取行动的原因,不是不行动而是没必要行动或者行动的比较隐秘,才给后人造成一种不了了之的假象。

说到底朱棣与朱允炆也是血缘至亲,无论是皇位给谁坐,都是大明朱家的江山,本来差距并不大。况且朱棣也出了相当大的成绩,开创了"永乐盛世",万国来朝。

在一定程度上,朱棣能坐上皇位也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毕竟强势一方的朱允炆能将一手好牌打个稀碎,而朱棣能以弱胜强,足以见得朱棣更胜一筹,让一个能力更强的人来坐这个皇位,对于天下来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关键词: 不了了之 郑和下西洋 已经没有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