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为什么古代武将都是大肚腩,而且饭量超大?

时间:2022-10-27 06:52:4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其中一个重要地原因就在于历史的解释都是当代人完成的,因此我们总是以当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历史。但是历史的变迁之下,总会有一些东西在时间作用下变得不同,比如我们对于男子审美的标准。我们当代人绝大多数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古人选将军都会选"微胖"的大肚腩,而且这样的人被当时普遍认为帅。

我们打开中国历史的英雄人物画卷,除了极少数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是长得"圆滚滚"的,圆圆的脸,圆圆的肚皮,连眼睛都是圆溜溜的。我唯一见了非常不"圆"的人,大约只有明末的王船山了,他确实很瘦,脸不圆。这也好理解,他开始为组织抵抗清军而四处奔波,后来又拒绝食用清朝的俸禄,生活颠沛,环境恶劣,所以瘦了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除了他之外,脸瘦的,不"圆"的,就很少了。尤其是对于武将来说,绝大多数的武将的画像是非常的浑圆的,尤其是那丰满而又微微翘起的大肚子,看得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大肚子能挺着去上阵杀敌吗?如果只是一两个人如此,可能大家还会觉得这是偶然;但是,从霍去病到刘裕,从岳飞到常遇春,没一个武将不是大肚腩的。

而更令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还有:古人常常以饭量的大小来衡量武将的战斗力大小。我们记得最清楚的,大约就是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能不能吃饭,居然成了老廉颇能不能上阵杀敌 的一个重要凭证。其实,以饭量定战斗力的办法,不仅仅用在了廉颇身上,而是古人描写所有的武将都喜欢写一下他们的饭量。

比如写薛仁贵的小说当中,就特别强调薛仁贵饭量之大。由于当时的薛仁贵尚且没有从军,家业又衰败了,所以他不得不去跟别人打工。他干活也不含糊,无奈饭量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一个人可以吃下几十个人的饭量,搞得别人都不想找他做工。好在他一个人也能干几十个人的活,这才能混口饭吃。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极力通过薛仁贵的饭量大,突出他不是寻常人,战斗力惊人的特点,而且在古代居然非常的令人相信。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古代的战争了,因为那时候都是以白刃战为主,所以人们对于男人的武力判断也是从白刃战出发的。利于白刃战的男人,自然而然成为当时男人和女人共同敬仰的"帅哥"。

在白刃战的混战当中,所以人都乱糟糟的打成一团,即使是武艺再强的将军也不敢保证自己不被敌人伤到。刀枪剑戟这些武器经常会砍伤人,加上有一些武器的锋刃上还带有倒刺,一旦割破皮肉,然后一划、一扯,很容易就能从人的身上带下一大块肉来。这时候,"大肚腩"胖子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肉厚,还能扛一下。

试想一个瘦的人冷不丁被敌人的戟带下了一大块肉,他还能挺得住吗?而当时医疗条件落后,战场上又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即使真的被带下一块肉来,也得挺住继续战斗,所以胖子得生存几率就大了很多。我们也经常在历史当中看到猛将轻伤不下火线的事件,比如最骇人的大约是夏侯惇了:

"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亲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惇大叫一声,急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拨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遂纳于口内啖之,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

这么粗暴的干法,要是夏侯惇脸上没点儿肉,估计整个脸皮都被撕下来,那可就性命难保了。另一方面,古代武将的"大肚腩"与我们现在的大肚腩是不一样的,古时候人常年劳动,或者是演习武艺,并不会像现代人那样出现"虚胖"的大肚腩,他们的大肚腩是妥妥的一大块肌肉--真正的肌肉。

我曾经有幸看过现代一个练武的网友,他就是学习传统武术,并不像所谓的那些太极大师一般的"清秀",反而长着一副好大的肚皮,满满的都是肉。他说,这本身就是武术练到一定程度的现象,把劲都聚集起来了,才会有这样的效果(当然,不是赘肉的那种),所以人家的"大肚腩"是力量和战力的象征。

至于饭量,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耐力,吃得越多,能够坚持的时间就越多,能够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这一点儿在岳飞与皇帝讨论自己的战马时,非常认真地研究过这个问题: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人,其实和马也差不多。

关键词: 绝大多数 百思不得其解 也差不多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