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当前讯息:明末清初,为何南方抗清力度远高于北方,是因为北方被胡化了吗!

时间:2022-10-06 18:46:1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相关资料图)

明末清初,清军作为异族入主中原,纵观整个过程,清军在黄河流域以北几乎没有遭到抵抗,而在南方则遭到了长期且激烈的抵抗,清军征服北方从1644年到1645年只用了1年,而南方则到1662年左右才基本平定,花了差不多18年时间。

北方人一直自认为北方民风彪悍,嘲笑南方民风孱弱,为何在清军面前北方和南方人的表现却出乎大家意料,与大家所想完全相反呢?

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北方人的日子更苦,更加痛恨明朝的统治,所以欢迎新的统治者取代明朝。诚然,明朝末年税负太重,剿饷、辽饷和练饷压得普通百姓活不下去,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加激烈反抗的原因,因为南方人和北方人一样痛恨明朝,不会主动去维护明朝的统治,甚至南方人身上的赋税负担更加的严重。

还有人会说,北方人很早时期就被胡人统治,习惯了。固然,这是一个原因,从古至今,征服中原的异族几乎都来自北方,比如五胡乱华以及后来的契丹、女真和蒙古,他们都占据过中国北方半壁或者全部江山,北方民众几乎每过两三百年就要被异族统治一次,他们见识过北方异族的统治和文化,而且经过几代与异族的混居和融合,北方的汉族文化也不如先前那么的纯正,所以从心底里他们更容易接受这种改朝换代,哪怕新的统治阶级是异族。

但是,上面这种说法似乎不够客观,有点偏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文化的重心此时已经南移到江南长江中下游一代。我们都知道,华夏文明起源于中国北方,在秦汉时期南方还是化外之地,但是在西晋和北宋末期,王室两次南渡,大量的官绅士子随之南迁,南方化外之地成了华夏文明偏安的落脚地。

经过长时间的熏陶之后,到了明朝后期,长江中下游已经正式成为了华夏文明和传统的中心,这一点可以从明朝科举状元、榜眼、探花和乡试头名会元的数量看出,有明一代,共有状元、榜眼、探花和会元共244人,东南一带包括南直隶(苏、皖)、赣、浙、闽共计193人,几乎是全国其他地区的4倍,如此悬殊的比例毫无疑问的表面,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心已经到了东南,尤其是苏、皖、赣的江南地区。

在中国,文化即道统,文化使得南方人更加有意愿去维护华夏文化的道统,所以会对来自北方的异族--清朝的反抗更加激烈,尤其是在清朝颁布剃发易服令之后。剃发易服之前,清廷还尚可假称自己是华夏文明的继承者,但是剃发易服令的颁布则彻底暴露了清廷的真实面目,所以双方的矛盾变成了华夷之争,作为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南方的抵抗比北方激烈也就不难理解了。

关键词: 华夏文明 剃发易服 长江中下游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