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焦点速看:清朝最后一位王爷,享年84岁,挺过14年抗战,见证新中国成立

时间:2023-05-21 18:47:3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一个王朝除了应该要有的皇室王位之外,还有很多的世袭爵位,而其中等级最高的。当然是非世袭罔替莫属了,要知道,世袭罔替的爵位和一般的爵位相比,好的可不止一星半点,因为其他的爵位世袭承位还要降级,而那些世袭罔替的家族根本就不用担心这种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为世袭罔替的家族爵位不变,所以一般人都将他们称为"铁帽子王",而在当时的清朝,也一共就只有12家享受到了这种殊荣而已,其中仅有4家是属于立功之后的奖赏,剩下的那些,都是对清朝有开国之恩的皇室。

清朝建立初期,最开始设下的世袭罔替家族中,只有顺承郡王是延续到了清末最后一代,而顺承郡王文葵,不仅是顺承郡王这一爵位的最后继承人,还是清朝最后一位王爷,有着84岁的高龄。

1917年的时候,上一任顺承郡王讷勒赫去世,而后文葵按照祖训被接到了郡王府,年仅6岁的文葵就这么当上了顺承郡王。彼时在他继承爵位的时候,清朝的政权已经被推翻了,只不过溥仪作为皇帝还在皇宫落榻而已,也因此,文葵身为郡王的权力还是有的,只是不能够再领取属于郡王府的俸禄了。

王府的一切都没有改变,家中设施和安排的护卫都和清盛时期相差无几,但也只是空有壳子罢了。因为清朝政权的没落,顺承王府早就不像以往那般辉煌,就连郡王手中的权力也仅仅只限于效命于他们的人而已,文葵穷酸郡王的称号在当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甚至孩童们在街上跳绳所用的顺口溜都饱含了对他的嘲笑。

不幸中的万幸是,所有的王府都是属于郡王的个人财产,也就是说,里面的东西并不需要上报给朝廷就可以自由地支配使用,也正是因为这样,文葵才能够短暂的维持王府的开销,不至于落败的如此之快。

当时年仅6岁的文葵身上就挑起了重担,他不仅要应酬其他王府的事情,还要抽空来学习书本知识,从"四书五经"到"经史子集",都是他要学的内容,好在文葵比较刻苦,这些对他而言也不是什么难事。

在文葵9岁的时候,贝勒爷载涛为他做了担保,让他用75000块的价钱,把顺承王府卖给了张作霖。没了王府的文葵只好在一个胡同里面暂时将就着住,然而那笔看似丰厚的巨款并没有让他撑多久,反倒是很快就用完了。

没有钱的文葵不知道怎么办,而他又在这个时候听说溥仪建造了伪满洲国,索性就跑到了他那里去,以谋出路。这个时候的他还是有点野心的,想着自己到溥仪那里去,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说不定还可以帮助溥仪创下一支新的势力,光是想想就让人激动不已,所以他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来到了伪满洲国。

文葵初次抵达溥仪的地盘时,那里已经建立了一个专门训练陆军的地方,溥仪在知晓文葵的来意之后,就建议他去考炮兵科。那文葵也很是争气,不仅考上了,还在里面担任了炮兵少尉兼队副,其实力不可小觑。

但是在那里面待了几年,他始终没有感受到可以复国的希望--"或许大清王朝真的灭了",抱着这样的想法,有些失望的文葵告别了溥仪,重新回到了北平,打算随便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度日,远离那些纷扰。

只是天不遂人愿,因为他身份的特殊,导致政府时不时就会找上他,邀请他去参加一些活动,这也使得他没办法像个普通百姓一样生活。在1958年的时候,因为政府开展大跃进活动,所以文葵就把王爷的封册上交了,那本镀了金的银册就这样落到了政协手里。

但好在是交的早,若是在之后的文革被搜出来,那文葵的性命也就不保了。

当然,文化大革命也让这位郡王吃了不少苦头,但是好在没有伤及性命,多大的风浪最后都还是挺过来了。到后来政策被落实了下来,距离新中国成立也过去了十几年,彼时的文葵每个月都能够领到相应的补贴,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1992年,这位已经有84岁的老人在家中逝世,他的离去也代表着清王朝世袭罔替政策的落幕,他能够在经历了14年抗战的风波后见证新中国的成立,并在此之后安享晚年,或许也是命运对其特殊的眷顾吧。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