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郑成功为何不愿与李定国会师反清 只因他有难言之隐

时间:2023-05-11 13:50:0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1654年,反清复明事业一片大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东南沿海,坚持反清复明事业的两员虎将,一是李定国,一是郑成功,都接二连三地取得了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清廷。在李定国、郑成功等人的鼓舞和激励下,广东、广西各地义师和百姓群起响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李定国制定了攻克广州的计划。广州是广东的咽喉之地,广州攻克了,整个广东就指日可待。届时,以广东为坚实的根据地,进可逐鹿天下,退可保得平安。

但是,李定国深知,凭借一己之力,势单力薄,难以完成如此庞大的计划。于是,他致书活跃于福建沿海的郑成功,邀请他出兵,共同攻打广州的门户新会。在这封书信中,李定国说:"兹不谷已驻兴邑,刻日直捣五羊;然逆虏以新会为锁钥枢牖,储粮悠资,是用悉所精神,援饷不绝。不谷之意,欲就其地以芟除,庶省城可不劳而下,故亦合力于斯……"

这实际上不是李定国第一次邀请郑成功出兵。早在一年前,李定国就主动致书郑成功,邀他会攻广州。由于路途遥远,通信不便,郑成功耽误了时期,导致会师没有成功。这一次,郑成功会如期出兵吗?

并没有。李定国约定郑成功不得迟于当年10月出兵,郑成功却因为种种原因,直到当年12月才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姗姗来迟。这时候,李定国已在攻打新会时失利,全线溃败, 20万大军伤亡殆尽,被迫败退南宁。

当李定国狼狈抵达南宁时,身边只有区区6000人。至此,平定广东、进取中原之策已成泡影。

李定国对郑成功出兵,寄予了相当大的希望。他在广东期间,先后12次派使者拜访郑成功,书写几十封信件恳请配合作战,甚至以女相许,联姻结盟。

但是,郑成功拒绝了李定国联姻的请求。后来虽然派军响应李定国,但又延误了约定日期。郑成功的爽约,使得李定国被迫孤军奋战,兵败于新会城下,铩羽而归。此战给了李定国沉重的打击,在那以后,曾经"两蹶名王"、威震西南的大西名将李定国一蹶不振,急转如下,在与清军交战时屡战屡败,再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就,直至郁郁而终。

郑成功没能与李定国会师,自有客观原因,如交通、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更多的却是主观原因,后世史学家批评郑成功"私心自用",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

著名史学家顾诚就在其《南明史》中严厉地批评郑成功,"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他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

然而,这段话对郑成功来说,还是有些"苛责"了。毕竟,从后面的事实来看,郑成功多次抵制了来自清廷的诱降,并没有像他父亲郑芝龙那样,投靠清廷换取荣华富贵,而是始终坚持抗清事业,到死也没有放弃。

其实,郑成功之所以不愿意与李定国会师,共同反击清军,实在是有难言之隐。

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如果郑成功与李定国会师后,将如何直面李定国所拥戴的永历帝朱由榔?

众所周知,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一直是隆武帝朱聿键的最大依靠和支持者。隆武帝很欣赏郑成功的才华,叹息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没有女儿下嫁,隆武帝便赐姓郑成功为朱,这可是明朝最尊贵的国姓。人们尊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出处就来自这里。

不幸的是,1646年,隆武帝在逃奔江西时被清军俘虏,绝食而亡。隆武帝死后,他弟弟朱聿鐭在广州匆忙称帝,改元绍武,史称"绍武帝"。但与此同时,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朱由榔又在肇庆自立为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

大敌当前,南明朝廷却突然出现了两个皇帝。大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甚至还闹到自相残杀、兵戎相见的地步,以至于被清军趁虚而入,占领了广州。

尽管朱聿鐭在广州之战中殉国,而且郑成功已经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但他身上始终背负有洗脱不了的"原罪"。

郑成功没有与李定国会师时,永历帝鞭长莫及,奈何他不得。一旦郑成功与李定国会师,由于李定国实力更强,郑成功势必处于永历帝的控制范围。到那时,只要永历帝高兴,算起"旧账"来,分分钟能够让郑成功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加之郑成功父亲郑志龙投降清廷,这又是一条置人于死地的大罪。

这是有前车之鉴的。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部来犯。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数十万精兵在土木堡被也先包了"饺子"。朱祁镇本人,也当了俘虏。也先大军随即挥师南下,直逼京师。

在这危急时刻,大臣于谦拥立朱祁镇弟弟朱祁钰为帝,并积极组织京师保卫战。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击败也先大军。可以说,于谦居功至伟。

可是,一年后,朱祁镇被瓦剌放回来,通过"夺门之变"重新夺取了皇位。朱祁镇不顾于谦的功劳,竟然以"迎立外藩"的罪名,将于谦处死。

这说明,一个大臣,不管为国家社稷立下多大的功劳,只要在皇统问题上站错了队,就不会有好下场的。

李定国是农民出身,对于大明王朝的运转逻辑没有深刻的认识。所以才会一再给郑成功写信,请求会师。这不是李定国的错,也不是郑成功的错。

因此,郑成功既要旗帜鲜明的高举反清大旗,又要保持独立地位,不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南明皇帝手里。或许正因为此,郑成功及其后人,才能在东南沿海坚持几十年的抗清事业。

【参考资料:《明史》《南明史》等】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