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焦点速讯:和溥仪离婚后,文绣嫁给一车夫,死后丈夫微笑回忆:得到皇妃真爱

时间:2023-05-11 14:01:1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宁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不愿其死为留骨而贵。


(资料图片)

--《庄子·外篇·秋水》

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制度,皇帝向来是妻妾成群。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拥有无尚的权威,向来只听闻妃子被打入冷宫,却不曾见那个妃子敢休夫。

不过这样的事历史上还真发生过,就发生在人们熟知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妃文绣身上。这桩在当时震惊全国的"刀妃革命"究竟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一个受过封建礼教的妃嫔怎会有如此胆量?

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出生于锡珍府,是端恭与续弦蒋氏的长女,祖父锡珍,曾官至尚书,权倾朝野,他们本是蒙古族,自祖上跟随多尔衮入关之后,就被封荫入了气人镶黄旗的籍谱。文绣出生的时候,祖父虽已去世,但家中还是还算得上锦衣玉食。

然而,没几年光景,父亲因病过世,家道中落,母亲蒋氏带着女儿们搬离了锡府大宅,住进了崇文门外花市后的一个胡同里,微薄的积蓄使得蒋氏只租得起两间矮房。她们在这脱下华服,换上平民的着装,过起了平民的日子。

蒋氏是汉人家的女子,自从嫁给端恭之后,为人行事遵从满人的传统,深得族人尊敬。为了给女儿上学,她做一点挑花的手艺养活挣钱。

文绣8岁的时候,进了花市私立孰本小学,那时1917年。在学校里,文绣聪颖过人,老师视其为得意门生。然而聪明的同时,文绣也是家中最叛逆的女儿,在她的眼中,对京城里的一切未知都充满好奇,还常常带领玩伴们前去探索。

市井中长大成长的童年及少女时光,比起当年在锡府的光鲜荣耀,自然是倍显凄凉,然而却比深墙宅院中的日子要自由自在得多。这段无忧无虑的平民生活时光,奠定了文绣将来对人生自由、婚姻幸福的向往。

如果她真的只是一个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大概人生就不会如此坎坷,身世也就不会如此传奇了。

1922年,虽已没有实权却还保留皇位的清室决定给溥仪选妃,几千年来的荣耀,并不是几场革命就能磨灭这种荣耀在皇亲贵胄们心中的地位,京城的权贵们都还在试图利用与皇家联姻来达到各自想要的目的,有的甚至还在幻想清王朝有一天重振旗鼓。

毕竟,将来的事情,没人能准确地预料到。

文绣的五叔华湛,在锡府落败之后,显然是家族中的顶梁柱,多年来对寡嫂蒋氏一家也格外照顾,文绣姐妹三人更是对五叔充满信任和敬重。

这一年选妃,文绣的五叔向来很青睐这个聪慧过人的侄女,考虑家族的锦绣前程,在族人中也找不出比文绣更合适的人选了,于是在五叔的积极奔走下,文绣的照片和众多权贵家女儿的照片一起递到了宫里。

命运使然,在层层筛选过后,文绣的照片最终不负族人众望,成为了最后仅剩的能递到皇帝手中的几张照片之一,也偏巧,本无心选妃的溥仪偶然撇见了文绣的照片,感觉她与日常所见女子的神色不同,便选中了她。

选她做皇后,然而,最后她做了皇妃。

溥仪自从三岁入宫,就没有能够自己拿主意的时候,选妃也不例外,在后宫皇太妃和权臣背后的博弈之下,郭布罗?婉容最终被推举为皇后,溥仪只得将自己的选择让步,在父亲的帮助下,最终采取折中的两全之策--文绣被封"淑妃"。

这件事,也成为日后三人婚姻波折的起点。

即便如此,对于额尔德特全族也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了。

1922年11月30日这天,根据皇家礼仪,文绣在先于皇后婉容被迎娶入宫,受过西式教育的溥仪,出于私心,也是表现对他背后权力操纵者的不满,下旨免除文绣跪拜皇后婉容的一切跪拜之礼。

14岁的文绣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丈夫。

1947年夏,二人结为夫妻,在西城白米斜街33号安了新家。

一年后,因时局动荡,刘退役,想随前长官流亡,找文绣商量,文绣卓有远见地给丈夫分析了局势,刘听从妻子的劝导,决定留下。二人靠一点积蓄,开了租车行,靠租平板车生活。

生活虽波折,但婚后二人很恩爱。

原以为可以这样一直平淡幸福地生活,可好景不长。婚后的仅过了六年,文绣就因心肌梗死,不治身亡。

在她最后的日子里,丈夫始终不离不弃地陪在身边,贫困潦倒的丈夫,用几块木板拼凑而成的简单棺木埋葬了她,虽然简陋,却也比皇后婉容的境况好太多了,死后丈夫微笑回忆:得到皇妃真爱。

末代皇妃文绣的一生,虽凄苦悲凉,却也与众不同,成为了封建后宫最后一位,也是第一位与皇帝离婚的妃子,人生的最后时光,她也享受过普通平民家庭的幸福生活。她的一生,用庄子拒绝楚王的比喻再合适不过:宁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不愿其死为留骨而贵。

长得瘦削俊气的少年皇帝,看起来温和可亲,没有让她失望。

溥仪也欣喜现实中的淑妃比照片上的更活泼有趣。

等到皇后婉容入宫的时候,溥仪和淑妃琴瑟正浓。得知皇帝免了淑妃对自己的跪拜之礼,婉容心中怨怒不已,又不能向皇帝发作。

三人行的婚姻,从开始就不可能相安无事。

若只是耍小心眼的后宫争斗,那吸引不了皇帝溥仪的目光。

溥仪在英国老师庄士敦的教导下,醉心于西洋文化。

婉容除了姿色出众,才华也并不输给文绣,加上她家世显赫,幼年随父母移居天津,上过美国教会学校,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既端庄秀美,又贯通中西。

这个特点也博得了溥仪的喜爱,在婉容的影响下,溥仪逐渐喜欢上吃西餐,而文绣则对西餐非常反感。

出于对西洋文化的共同喜好,少年皇帝溥仪逐渐将感情的天平倾向了婉容一边。

偏偏文绣的清高使她不愿与婉容争斗,慢慢地,宫中的重大场合,少了淑妃的身影。

虽然溥仪并没有完全冷落她,但她已经意识到丈夫的爱不再专一于自己一人身上了。

各系军阀之间的权力斗争,也冲击到了紫禁城内。城内的溥仪想利用军阀的力量复辟清王朝,城外的军阀也打着利用溥仪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算盘,双方互相想利用。

其实,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里,帝制的观念虽然没有完全从人们心中根除,却已经尽失人心,袁世凯和张勋的两次复辟失败已经说明帝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聪慧的淑妃文绣已经感觉到危险的气息,也曾向溥仪进言,溥仪表面上没有听从淑妃的意见,私底下却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准备归准备,当灾难真正来临时,还是有些让人措手不及。

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政变之后,他决心彻底铲除封建旧根,于是授意北洋内阁政府修改优待清皇室的条件,永远废除皇帝称号,并规定期限要求溥仪搬出紫禁城,将皇宫对外开放。

法令递到溥仪手上,众人皆惊慌失措,溥仪也如五雷轰顶,片刻缓过神来,匆忙收拾物件,带上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出宫。

出宫之前,文绣私藏了一把剪刀,准备殉清,是殉清,不是殉情。

幸得随身侍女发现,告诉了溥仪,最终被众人拦下。

繁华落尽,仓皇凄凉。

惊魂未定的一干人跟随溥仪暂住载沣的醇王府,也就是溥仪亲父的家中。后又辗转到了天津,住进了张园,一路的行动都是日本人安排的,尽管溥仪的亲父竭力反对,他却听不进。

文绣发现溥仪与日本人来往不断,心中开始不安,她开始寻机会规劝溥仪不要被日本人迷惑,溥仪却听不进劝,越发反感,逐渐冷落了她。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