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世界速看料】“投降派”的代表张昭,为什么能在东吴屹立不倒?

时间:2023-05-02 12:47:4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所谓"人活一口气",一般而言,大家都喜欢忠贞勇敢之人,不喜欢屈膝乞和之人。于是,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中,像敢于向敌人亮剑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太祖等,均是大伙佩服的君主,而宋朝的高宗则一直在耻辱柱上。三国时期,也有类似的情况,最为典型的便是赤壁之战中力主投降曹操的张昭,便为大家不喜。与"羽扇纶巾"大破曹操的周瑜相比,张昭确实似乎大为不如。然而,张昭却始终在东吴受到重用,这又是为什么呢?

张昭张子布,徐州彭城人,虽说是东吴重臣,却属于典型的"投降派"。在他的一生之中,劝降似乎成了家常便饭,令人不喜。影响最大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公孙渊辽东反魏,为了加大成功率,于是邀请孙权夹击曹操。孙权本打算一起,结果张昭却出来反对。不过,孙权却没有听张昭的,还是出击。

另一次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赤壁之战,曹操所谓"与将军会猎于吴",直接吓得东吴群臣尽皆胆寒。张昭再一次反对孙权联合刘备,而且直接劝孙权投降曹操。好在孙权年少有志气,听从了周瑜和鲁肃的建议,和曹操决一雌雄。

其实,张昭虽然是文臣,却是孙权成功统领江东的关键人物。当初孙策突然的死亡,给江东带来了极大地不稳。为了尽快稳住局面,孙策不得不将重任托付于孙权。然而孙权毕竟年轻,而且威望还不够,远不足以服众。

此时,孙策对张昭委以重任。《三国志·吴书》裴松之注引《吴历》中提到:"策谓昭曰:"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足以看出,张昭在东吴势力中的威望和地位之高。正因为如此,张昭一心辅助孙权,稳住了东吴。

如果以为张昭只是一味投降,毫无气节,那显然是大错特错了。在公孙渊联合东吴的事情上,孙权年少气盛,不服张昭,二人闹崩。张昭愤怒退朝而回,不再上朝。孙权则用土封住张昭家门。可是,张昭也不是吃素的,也让家人从内部封门,以示决心。后来公孙渊背盟,证明了张昭的眼光。

由此可见,张昭确实经常劝降,也算得上"投降派"的代表人物。但是其出发点则并非胆小怕事,而是有其自己的考虑。至于有时候判断失误,也在情理之中。但其一心为东吴,殚精竭虑,确实是一位难得的重臣。孙权和孙策都不眼瞎,自然重用他。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