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张昭动不动就劝孙权投降,为何依旧能获得重用

时间:2023-04-29 18:02:4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自古以来,世人都是赞扬忠勇之辈,而厌恶妥协之人的,尤其是在国家层面上的大事上。正是因为如此,在大部分的朝代,人们对于主和派和主战派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认为前者是贪生怕死的存在,而后者则是英勇之辈。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主和派倘若获得皇帝的重用,便会引起人们的争议,比如三国时期的张昭便是如此。

张昭字子布,为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张昭一生之中做过不少次劝降孙权的行为,最为经典的当属以下两次:


(资料图片)

第一次发生在公232年。

此时公孙渊在辽东反魏,邀请孙权一同出击。孙权听到消息之后非常高兴,打算应允,但是张昭却坚决反对,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不过,孙权是个固执之人,还是忍不住出手了。张昭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干脆就不上朝了,后来还是张昭儿子出面,两个人才和解了。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208年夏天。

当时的曹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南下,想要一统灭亡东吴。张昭对比了江东和曹操的实力,觉得此战大败几乎已成定数,于是率领文武百官劝谏孙权归降曹操。倘若不是周瑜和鲁肃主战的话,大概就没有了后来"赤壁之战"的经典场面了。

显然的,一个面对战争如此害怕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很难获得人们的信任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世人对孙权重用张昭的行为非常不解,但是事实上,答案也非常简单,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 张昭是孙策为孙权留下的重要谋士,是帮助孙权坐稳领导者位置的存在。

在《三国演义》中,孙策对孙权说过这样经典的一句话,那就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而后,孙策甚至还对张昭说过"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从孙策的态度,我们不难看出张昭此时的地位与能力,也不难看出孙策对张昭的信任。

显然的,张昭也没有辜负孙策的期望,在所有人不服气孙权的时候,他给了孙权支持,亲自扶孙权上马,并且还列兵让孙权视察,让孙权得以度过最难的岁月,并逐渐成长起来。

第二, 张昭选择了投降,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是对两军实力的正确概括。

虽然在后面的赤壁之战中张昭被打脸了,但是这不过是一时的胜利罢了,倘若从长久而言,江东确实不是曹魏的对手,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惨败。既然结局都一样了,其实张昭当时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没有错。

第三, 张昭虽然主张投降,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江东,当孙权决定殊死一战的时候,张昭立刻转变了自己的态度,积极为后方的战略储备做准备,保证前线没有后顾之忧。

由此不难看出,其实张昭获得了孙权重用,是必然的事情,毕竟一个有能力,时刻为国着想,并且还对孙权有恩情的人,怎么可能会成为默默无闻之辈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资治通鉴》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