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环球微资讯!真读三国不看演义:东汉朝廷的一项决议,天下大乱

时间:2023-04-28 18:48:1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虽然黄巾起义最终被平定,但东汉政权却因此摇摇欲坠,为了平定黄巾之乱,东汉朝廷通过了一项决议,这项决议,虽然促使黄巾起义被迅速平定,却也把东汉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那么,这是怎样一项决议呢?这项决议又给大汉王朝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呢?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太平道教主张角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聚众数十万发动起义,因为起义军都头戴黄巾,故史称黄巾起义。虽说黄巾起义军多为平民出身,其训练程度和装备水平都无法和官军相提并论,并且由于太平道中出现内奸告密而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仓促发动起义,因此这群乌合之众被东汉帝国迅速平定。黄巾之乱虽然被平定,但却出现了两个新的问题。

这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黄巾起义军的,所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张角,张宝,张梁为首的黄巾起义虽然被平定,但是黄巾余党却如同被焚烧过的大草原上的野草一般,依旧活跃在各地,除之不尽,他们顽强的抵抗东汉官兵,到处招兵买马,掠夺资源,隐隐有死灰复燃的势头。

不只是黄巾余党,受到黄巾起义的鼓舞与影响,很多地方出现了其他起义军,如黑山军等,他们也都打着黄巾起义军的名号反抗东汉帝国,史学家索性把黄巾余党和其他起义军统称为黄巾军,最著名的黄巾余党要数青州黄巾起义军。当初,张角三兄弟发动黄巾起义之时,也不过数十万部众,青州黄巾起义军却聚集了三十万人,达到了与张角三兄弟发动黄巾起义时同等的规模。因此,东汉帝国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黄巾起义军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彻底平定的问题。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无道,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专权乱政,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对外接连用兵消耗国力,加上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终于导致黄巾起义爆发,黄巾起义又使得本来就千疮百孔的东汉帝国更加虚弱,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很多人无家可归,以至于引发更多的农民起义,从而形成了几乎无解的恶性循环。

这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东汉朝廷自身的,东汉朝廷为了应对黄巾起义,下令允许各州刺史,各郡太守招募乡勇以补充兵员,这样一来,黄巾起义是平定了,但是很多人却乘机拥兵之重。如董卓,参与平定黄巾起义,不仅没有立功,反而被黄巾起义军击败,但是他带来的西凉军几乎毫发无损,显然他是在故意保存实力,这也为之后董卓入京挟持皇帝,祸乱天下埋下伏笔。

有些人虽然没有拥兵自重的意图,或者虽然有意图却没有实力,但是他们也会因为参与平定黄巾起义而被封为官员。这些因功被封的官员中,很多人并没有为政经验,甚至不少人并没有立功,却杀害平民凑数,虚报战功,或者直接贿赂宦官与显贵,而获得官位。不是所有的官员都像刘备一样爱民如子,这样随意的封官,势必导致很严重的后果,甚至有些州刺史,太守,故意收容黄巾起义军来扩充自己的实力,东汉朝廷推行的允许州刺史,太守招募乡勇,参与平定黄巾起义立功德人可以封官的国策,虽然调动了人民剿灭黄巾起义军的积极性,促使黄巾起义被迅速平定,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正是这个决策,为日后群雄逐鹿不尊王令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后汉书》

《三国志》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