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南宋名臣洪皓出使金朝为何被扣留十五年?他的死与秦桧有无关系?

时间:2023-04-25 14:54:4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南宋初年的名臣洪皓,出使金朝被拘十五年。在艰难的生涯中,他不辱使命,保持了凛然正义的民族气节。不幸的是,好不容易辗转回到南宋都城临安后,却因秦桧的排挤而受到流放,并病死于流放途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南宋名臣洪皓画像

衔命使金

洪皓,字光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

洪皓在年轻时就很有志气、讲究气节,立志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在他担任秀州司录时,正好遇到了一场大水灾,大量老百姓流离失所,十分艰辛。

这个时候,洪皓主动担当起救灾的重任,不但将粮仓里的米以平价卖给受灾饥民,还坚决主张把经过秀州的官府运粮船队截留下来救灾。胆小的郡守听到后吓得双手只摇,洪皓却毅然决然的说:"我宁愿用自己的一条命,来换取十万饥民的性命。"当时老百姓们非常感动,尊敬的称呼他为"洪佛子"。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出兵占领了宋朝的京都东京(今开封),灭亡了北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

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逃到了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自此,由原来主要是北宋和辽朝对峙的局面,变成了由南宋和金朝对峙的局面。

当时金朝发动的这场战争,具有很大的掠夺性。金军在占领宋朝东京后,不仅抢走大量的财物,将成千上万的汉族民众掠为奴仆,而且还把宋朝的徽宗、钦宗二帝也给俘虏了。

南宋政权建立后,为了打听徽、钦二帝的下落,向金朝派出去好几批使者,但都杳无音信。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大臣张浚向宋高宗赵构推荐洪皓作为出使金朝的"通问使",洪皓奋然接受了这个任务。

临行时,赵构征求洪皓对于"国步艰难,两宫蒙尘"有些什么看法?洪皓慷慨激昂的答道:"天道循还,做恶事的终会有恶报!金人安能永远欺凌中原。"并用春秋时代的晋、楚两国由于接受了战败的教训,最后终于反败为胜的历史事实来鼓励赵构坚持抗金。

公元1129年年底,洪皓经过长途跋涉,辗转来到金军占领的太原。金朝当时正想一举灭亡南宋,因此根本不把宋使放在眼里,将洪皓扣留了下来。

一年后,洪皓被从太原押送到云中。当时,金朝把刘豫扶植成为"大齐"政权的傀儡皇帝,金朝重臣粘罕便强迫洪皓到刘豫那里做官去辅佐他。

洪皓断然拒绝,他大义凛然的说:"我接受朝廷的使命,奔波万里来保护两宫返回南朝,但却无法达成。我恨不得将逆臣刘豫碎尸万段,怎会做他的伪官呢?如今留下来是死,不做刘豫的官也是死,反正只有一死!"粘罕听闻勃然大怒,令人将他推出去斩首,而洪皓是毫不屈服、视死如归。

这个时候,旁边的其他金臣对粘罕讲:"此人就是南朝有名的"洪佛子",是一个大忠臣,杀了他会失去人心的。"粘罕思想后只得顺水推舟,改为流放洪皓去冷山,交由监军陈王完颜希尹严加看管。

从此,洪皓便开始了长达十五年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活。

△洪皓塑像

流放冷山

今天的松花江流域中游,在宋代时泛称为松漠,冷山就位于这一带,距离金朝的上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只有一百多里。这里的气候奇冷无比,夏季四月青草才刚刚发芽,到了八月就已经是冰天雪地了。此处只有一百多户人家,都在半地穴式的土房里面居住。

此地的监军陈王完颜希尹算是金朝贵族中比较有文化的人,他吸收了汉字的成份创造了金朝的女真文字,对于洪皓这样的文人开始还算是比较有礼貌的。

但由于洪皓始终不愿归顺金朝,慢慢的待遇也就越来越差。有时候一两年都没有正常的粮食供应,夏天只给他穿粗麻缝制的衣服,寒冬里柴火烧完后,只能用马粪生火烘烤土豆充饥。

洪皓在冷山住了好多年,他一直魂牵梦绕着祖国和故乡,恨不得让手中的拐杖化为奔腾的骏马飞向江南。每逢中秋佳节,就想到远方的亲人,正在迢迢万里之外同他共赏皎洁的明月。重阳时节,他目随天空中的大雁挥泪引颈望江南,真羡慕那南去的鸿雁,正所谓是"行不乱,哀翻直到江南岸"啊!但是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的爱国情怀却始终如凌霜的寒梅一样坚贞不屈。

有一次,下面的人向完颜希尹献计取蜀之策,遭到了洪皓的严词驳斥。完颜希尹决意向南宋发动进攻,他气势汹汹的说:"谁说海大,我有力量使海水干枯,只是不能使天地相合罢了!"洪皓针锋相对道:"战争就如火一样,如果不加制止,玩火者必自焚,自古以来就没有四十年用兵而不败的。"完颜希尹闻而大怒道:"南朝派你出使,你不但不卑词求和,还如此嘴硬!你以为我不敢杀了你吗?"洪皓镇静的回道:"我从出使的那天起,早就把为国捐躯当作份内之事了。"

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崇尚民族气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的名言;在中国历史上,贡献巨大的杰出人物有如灿烂群星,而热爱祖国的英雄尤其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后记:据说,洪皓的后代子孙中也有很多的历史名人,例如洪承畴,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山战败当俘虏后降清;以及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人,农民起义领袖。

那么,对于中国历史上有着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和民族英雄,大家都有些什么样的看法?或者你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认识可以分享呢?欢迎朋友们留言交流及分享,将自己的思考,通过网络平台,嵌入历史的天空。

洪皓的远见和对战争形势的估计,是非常有道理的。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南宋涌现出好几支英勇善战的军队。吴玠、吴璘兄弟在陕西和尚原(今宝鸡西南)和仙人关(今大散关西南)打败了金军主力十万余人,岳飞率岳家军收复了襄阳等地,韩世忠在扬州附近大败金兵一直追击到淮河边上。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各路宋军发动了多次反攻,消息传来后使洪皓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特别是岳家军的英勇善战、屡战屡胜,使金兵闻风丧胆,给北方汉族人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但是,一个阴谋也正在酝酿中。金朝采取了"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而南宋的宋高宗赵构和秦桧等人也正在准备委曲求全。为此,接连两次派出侍郎王伦前往金朝求和。

洪皓是坚决反对向金朝求和的,大约在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他写了一首抒发此时此刻自己真实情感的《浣溪沙》词:

南北逾盟久违和,斯民涂炭死亡多。

不知何日戢干戈。

赖有兴王如世祖,况闻谋帅得廉颇。

蔺卿完壁我蹉跎。

在这首词里,洪皓对金朝破坏盟约后人民遭受的灾难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并且表示尽管他对宋高宗赵构有所幻想,但是更尊敬像廉颇那样的军事将领岳飞;更表明了自己要像蔺相如有"完璧归赵"的决心,坚决不辱使命。

确实,洪皓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值得赞扬的,但也埋下了日后秦桧对其下毒手的隐线。

当时正当南宋与大金之间的"和议"进入高潮的时候,金朝的主战派发动了政变,推翻了主和的挞懒,派大军向南宋发动了全面的进攻,宋军也展开了英勇的抵抗。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西路宋军将领吴璘收复了扶风(今陕西扶风),东路宋将刘锜在顺昌(今安徽阜阳)大败金兵精锐十多万人,淮东宋将韩世忠收复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特别是中路南宋名将岳飞在郾城大破金朝的王牌军"拐子马"一万五千骑,威震金朝。

在这一年,洪皓随着金将完颜希尹来到了燕山(今北京附近)。在南宋军队节节胜利的鼓舞下,他也积极收集金朝的军事情况,写成文字派人藏在旧衣服里,秘密回南宋报告给朝廷。

浩皓在密报中指出,顺昌战役时,金军胆战心惊,把大量珍宝统统运往北方,准备放弃燕山以南的地方。可惜南宋军队反而匆匆撤退,白白坐失了良机。如果宋军重新发动进攻,仍然有成功的希望。

可出乎浩皓意料的是,宋高宗赵构及秦桧等人坚持妥协投降,并进一步进行求和活动。洪皓从完颜希尹那里了解到这些非常苛刻的和议条款后,万分气愤,曾当着完颜希尹的面逐条驳斥。

次年十一月,南宋终于同金朝签订了屈辱的和议条约,向金朝宣誓"世世子孙,谨守臣节。"看到如此情形,浩皓极为失望。但为了阻止这一条约的生效,他还是作了最后的努力。

当年十二月,浩皓再次派人向南宋朝廷密奏,报告当时的军情,说金军很害怕坚持抗战的名将岳飞和张浚等人,而且厌战情绪十分强烈。从前金军士兵可以携带家眷随军,现在再也没人敢了,说明金军无法持久的作战了。

洪皓是多么迫切的希望宋军收复中原,以雪"靖康之耻"啊!他还肯切的说到:"朝廷不知虚实,卑词求和。不如乘和议还未最后生效,乘胜追击,复故土,报世仇,易如反掌。"

可他那里知道,宋高宗赵构早已"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了,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却想着偷安苟活,偏安一方。

在南宋朝廷得不到重视的洪皓,在燕山他的声名却已经震动了金朝,连金朝皇帝也想封他为翰林院直学士,让他归顺金朝效力。洪皓当然是坚决拒绝,他向金朝的参知政事韩昉提出要求,自己想去真定或者大名去自谋生活,实际上是希望寻找机会逃回南宋。

韩昉察觉到了他的意图,十分恼火,就强加给洪皓一个中京副留守的官职,并催他立即赴任。可洪皓是不为利诱,更不怕威逼,始终是拒绝赴任。

韩昉一计不成,便又生一计。这一回不让他做官了,而是要他去监督云中的进士考试。如果洪皓答应前往,那就正好中了诡计。因为这虽然算不上正式做官,但毕竟是接受了金朝的委派,按照金朝的律法是永远不准回宋朝,而南宋朝廷也会认为洪皓已经变节。此计不可谓不毒,但洪皓还是严词拒绝了。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