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权力之下的百态人生:从窦婴与田蚡之争来看汉武帝时期的外戚政治

时间:2023-04-22 12:52:3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题/权力之下的百态人生:从窦婴与田蚡之争来看汉武帝时期的外戚政治

文/有疾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摘要:

说起外戚专权这回事,在中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源远流长。从战国时期的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摄政,任用自己的弟弟魏冉干涉朝政开始,向后影响了几千年,甚至到了清朝的时候还有外戚索额图多次担任要职。

(魏冉剧照)

一说起外戚人们印象最深的还是汉朝。从吕后开始,外戚们慢慢发展,到霍光专权的时候达到了一个小高峰,等到王莽的时候直接将汉朝的江山给篡了。最后东汉的时候陷入了外戚-皇权-宦官的权力循环之中。

而外戚们的下场也往往惨不忍睹,这与他们自身的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除了对于皇权的威胁之外,新旧外戚之间的争斗失败的一方也往往没有好下场。

终汉武帝一朝就先后出现过窦婴、田蚡、卫青、李广利四任外戚。其中从窦婴与田蚡新旧外戚之间的斗争中我们可以窥得外戚的一些情况。

(汉武帝剧照)

外戚就指的是皇帝母亲或者妻子的娘家人。在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孝顺”这个词特别看重,汉朝的皇帝们为了靠宣传伦理道德来加强自己的统治,还打出了「以孝治天下」的宣传口号,甚至在每个皇帝的谥号前面都要加个「孝」字,比如「孝文皇帝」、「孝景皇帝」这样。

所以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就比如你当上皇帝了,自己母亲或者妻子的娘家人提拔不提拔?不提拔的话你还说什么以孝治天下?如果提拔的话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他们会不会对自己的位置产生威胁?

(以孝治天下)

当然,外戚干政的一个主要因素还是当时的皇帝太过于年幼或者昏庸无能。就像吕后能够干政的就是因为汉惠帝继位的时候才不过十四五岁,一个小孩子能懂什么?

于是吕后这个经常帮着刘邦处理政事的女强人就走到前台,开始处理政事。

吕后的外戚干政还不能算是完全的干政,毕竟在这个时期还有一大批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功臣集团」存活于世,能够对吕后的政策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直接批评。

(吕雉剧照)

但是随着汉武帝之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深,一旦形成外戚干政或者权臣干政的局面,皇权并没有其他的力量可以进行制约,从而形成权力架空,就比如汉武帝死后汉昭帝与汉宣帝时期的霍光。

所以到了东汉的时候才会借用宦官的力量来制衡外戚的力量。

(东汉权力之间的循环)

而窦婴与田蚡两个人都生活在汉景帝、汉武帝时期,都是典型的外戚。

窦婴是汉文帝皇后堂兄的儿子,汉景帝继位之后,对于自己母亲一族中最出色的后辈不可能不闻不问,所以就将他招进了宫中。但是因为他自己的一系列言行并不受人待见。

(窦婴剧照)

等到七国之乱的时候,汉景帝需要能够带兵打仗的将军,此时周亚夫铁定是一个人选,但是必须有一股力量来制约周亚夫,防止他拥兵自重。并且这股力量必须是姓刘或者姓窦,是值得自己信赖的或者说能够被自己掌控的力量。

结果汉景帝在刘氏宗亲和窦姓诸人都没有像窦婴那样出色的,于是窦婴就这样走上了历史舞台。

而田蚡能够发迹完全是靠着汉景帝的皇后,自己同母异父的姐姐。当窦婴已经成为大将军,声名显赫的时候,田蚡才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郎官,每天像儿子似的侍奉窦婴。

(权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其实这俩人在前期的时候,朝堂中还有一个人不可忽视。这个人就是身为「功臣集团」二代的周亚夫。其实只要细细观察就会发现,西汉在周亚夫之前的丞相都是开国功臣或者功臣们的子弟,直到周亚夫死之后这种情况才发生了转变。

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超然的地位和存在让皇权受到了威胁,所以汉景帝才会打破这种不成文的规矩。但是打破了功臣们对于皇权的限制,放出来的不仅仅是皇权,还有外戚这个双刃剑。

(汉景帝剧照)

起先的时候,功臣们对于外戚能够起到完全的限制作用——吕后那是例外。就像窦太后的两个兄弟窦广国和窦长君,刚被寻找到的时候汉文帝对他们大加赏赐。但是周勃和灌婴却坚决反对他们给他们封官,最终这件事情也不了了之。

最终功臣集团的消失也让外戚集团有了担任丞相的可能性。

(田蚡剧照)

汉武帝刚刚即位就把田蚡封为「武安侯」,那个时候田蚡并没有什么立下功劳,用的什么理由呢?人家是「以舅封为武安侯」。也就是说什么都不用干,只要你是皇帝母亲的亲戚,直接给你一个侯爵玩。

当然,在他头上还有一个窦婴。窦婴的地位为什么能比他高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窦婴是窦太后的亲戚,人窦太后身为汉文帝的皇后,现在还活得好好的呢,并且还一度干预政事。总不可能一上来就将窦婴撸到底,惹窦老太太不高兴吧?

(电视剧中的窦太后)

窦婴和田蚡俩人都信奉儒家,但是窦老太太信奉黄老,这种观念上的冲突使俩人都被罢了官。从此之后俩的人生就走上了分叉口。

窦婴再怎么说也是太皇太后的亲戚,并且这个太皇太后还经常干预汉武帝,使他束手束脚,所以对于窦婴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好脸色。但是田蚡就不一样了,虽然不再担任官职,但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也就是说人虽然是不担任官职,但是比一般当官的可要厉害多了,能够直接和皇帝说上话。

(青年汉武帝与窦太后剧照)

所以对于一些靠站队生存的官员来说,自然是抛弃窦婴而选择田蚡。直到窦老太太去世之后,窦婴和田蚡的身份才彻底发生转变。以前的田蚡面对窦婴低三下四,等到窦老太太去世之后,田蚡开始变得不可一世,谁都不放在眼里。

说到底还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窦婴是窦老太太的亲戚,现在窦老太太没了,我为啥信任你,而不是去信任那些跟我关系更好的亲戚?在皇宫之中没有了靠山,除了灌夫那个一根筋,谁还理你?

(窦婴和田蚡剧照)

窦婴失势之后心里自然也不服气,觉得自己不论是功劳、才干、人品都比田蚡要好,却偏偏越活越不如田蚡,于是就和同样不得意的灌夫结为攻守同盟。

而田蚡在窦老太太去世之后当上丞相也没干什么好事。像什么在汉武帝面前不停要官,逼得汉武帝无官可封之类的事情数不胜数。并且生活作风十分奢靡。

(电视剧中的王太后)

但细细一想,是不是汉武帝想要将这两个人的矛盾公开化,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这就体现汉武帝刘彻为什么能够名垂青史的能力了。

窦婴与田蚡闹得不可开交,隔了一段时间汉武帝随便找了个理由就将窦婴杀了,维护了王太后和田蚡一家外戚的面子。不过田蚡也没太好过,窦婴死后,田蚡就犯了癔症,最终不治身亡。

就这样,汉武帝轻松用手段收服了这两个人,也扫除了自己亲政、加强中央集权的障碍。终汉武一朝都没有外戚干政的局面形成,甚至害怕外戚干政,在自己临死之前还将汉昭帝的母亲杀死。

但是即使做到这种程度,依旧没有阻挡外戚干政成为汉朝的一种风潮。原因还是前面说的,皇权太过于集中,一旦被架空,没有第三股力量进行制约和平衡。

(田蚡暴死连环画)

外戚这种事情,其实太过于看重运气,因为维护皇权的需要,皇帝所任用的下属必须是自己信任的人,要不然时间久了就会有一种满朝文武都想谋害朕的感觉。这就和现在的小企业一样,你一个人创办了一家企业,招来一大批员工,你敢随随便便把他们安排到关键的岗位上?所以自己的亲戚们就成了首选。

就窦婴与田蚡之间的这点事情和汉武帝的处理方法,你仔细品一品,是不是有些眼熟?所以说历史兜兜转转了这么几千年,有些事情一点都没有变。

本来这俩人应该就此分道扬镳,从此不再有交集。但是窦婴、灌夫对于自身处境的不满使得他们不得不低下头去请求当朝最有权势的田蚡,希望能够借力东山再起。

结果偏偏灌夫是个莽汉,冲锋陷阵他在行。想当年他率领十几个人就敢攻入吴楚叛军的军营,一直攻打到将旗之下。但是为人处世方面他就不行了,喜欢喝酒,而且喝多了酒就不管不顾,什么话都往外面说。好几次都因为喝酒的问题冲撞田蚡。

(电视剧中的田蚡与窦婴)

结果本来是要拉拢田蚡,却演变成了田蚡与窦婴、灌夫势不两立的局面。

在窦婴想要去营救灌夫的时候,他的夫人和他说「灌将军得罪丞相,与太后家迕,宁可救邪?」。说明他们也知道田蚡的后台是王太后,窦老太太在世的时候上可以一争高下,但是现在窦老太太没了,窦婴就什么都不是了。

汉武帝要求窦婴和田蚡公开辩论,于是两个人就开始互相诋毁。窦婴认为灌夫酒后失言不是大事,但是田蚡却借着这个机会说灌夫是如何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各有各的理,一时间让汉武帝没办法处理。

王太后知道之后,和汉武帝说「我在也,而人皆籍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乎?」,而汉武帝的回答却很有意思:「俱外家,故廷辩之」。这看在俩人都是外戚的份上我才让他们廷辩。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