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隋文帝杨坚真的是被自己的儿子杨广杀死的吗?

时间:2023-04-21 12:02:0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它存在仅三十八年,真正统治过国家的则只有隋文帝杨坚和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

一般认为,隋文帝杨坚为隋朝建立呕心沥血,继位后励精图治,使得国泰民安,天下安定,史称""开皇之治""。而隋炀帝继位后好大喜功、残暴荒淫,导致了隋朝国力衰弱、民怨四起,最终被推翻。


(相关资料图)

隋炀帝如此误国,难免让人疑惑:杨坚到底为何要传位于他呢?

一种说法认为,杨广是在杀死自己的父亲杨坚后强行继位的,这种观点被越传越凶,而在传播的过程中,许多人为其添加和丰富剧情,最终形成了""血溅屏风""等生动详细的版本。那么,杨坚真的是杨广杀死的吗?这三个证据或许能够揭露真相。

第一样证据,是官方所修订的史书《隋书》。对于隋炀帝杨广,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他是隋文帝杨坚的嫡次子,其上还有一个哥哥杨勇。开皇元年(581),杨坚登基建立了隋朝,而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则,身为嫡长子的杨勇当上了太子。

据《隋书》记载:

""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参决之。""

不过,杨勇虽然靠着先天优势当上了太子,却没能将其保持下去。

当时,百官认为杨勇日后必然继位,便纷纷前去朝见,而杨坚听说后,认为这并不符合礼制,便""自此恩宠始衰,渐生疑阻。""

杨勇喜好美色、奢侈,这令崇尚专情、借鉴的杨坚、独孤伽罗夫妇感到不满,渐渐的,杨勇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就越来越低了。

另一边,为了迎合父母的喜好,杨广做出不喜娱乐、用情专一的样子,久而久之,在杨坚的心目中,杨广无疑成为了更加适合的继承人。

史书记载道:

""其后晋王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敬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冠于诸王。""

最终,开皇二十年(600),在重臣杨素、独孤皇后的共同游说下,杨坚废除了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四年后,杨坚感染重病,杨广作为太子前来照顾,而他却趁机""奸乱宫闱""。杨坚听说后,自然是勃然大怒,当即就要召回杨勇。可是这还没来得及出发,杨坚便""暴崩""。

我们知道,作为新建立的朝代,唐朝对隋朝是有着一些抹黑的,在《隋书》中就有着多处体现。然而,在杨坚去世这件事上,魏征等编写者却没有直接说是杨广所为。

在其它地方,隋书对杨广没什么赞美之词,而如果杨广真的弑父,唐人们没有理由不借题发挥,指明其罪行。所以,从《隋书》的记载来看,至少可以说,史家们并没有杨广杀父的证据。

在另一巨著《资治通鉴》中,对于杨坚之死的记载也只是:""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

至于明说杨广弑父的,则是《大业略记》、《通历》等稗官野史。

第二个证据,则是行为逻辑。今天,警方在寻找、甄别犯人时,常常会采用分析作案动机的方式,毕竟大部分的情况下,犯人都是出于某种理由来作案的。那么,我们就从分析作案动机的角度,来看看杨坚去世这一""案件""。如果杨广是犯罪嫌疑人,那么他的动机何在呢?当时,三十五岁的杨广正值壮年,又已是储君,而年过花甲的杨坚则是病入膏肓,即将不久于人世。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广完全可以等待杨坚病逝或是病重无法处理政务而退位,而事实上,当时的朝政也确实大部分由杨广代为管理。那么,已经等待了许久的杨广,何苦为了早几天继位对父亲痛下杀手,为后人留下批判自己的把柄呢?从作案动机来看,杨广完全没有必要杀死杨坚。

最后,我们还能以时人的反应作为第三个证据。照理说,如果是弑父篡位,民间早就会传得沸沸扬扬了。南朝宋时,刘劭弑父篡位,引得天下群起攻之,很快便被推翻,而杨广继位后,社会却十分平静,并没有人对他的继位提出异议。

直到隋朝末年,祖君彦才在《为李密檄洛州文》说:

""先皇大渐,侍疾禁中,遂为枭獍,便行鸩毒。""

尽管这篇檄文文学价值很高,被誉为我国古代三大檄文之一。但其中为了宣扬杨广的无道和李密的正当而夸大、捏造了许多事实。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文中还有着""我魏公聪明神武,齐圣广渊,总七德而在躬,包九功而挺出""等厚颜无耻之语。

如果杨广真的做了杀父之事,为何直到十余年后才被一个在隋朝只做到郡佐这样小官,且因为文帝、炀帝不重用他而心生怨恨的人所揭露呢?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