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乾隆朝江南地区军马从何处购买?从清史档案分析军马的采买和牧放

时间:2023-03-03 12:06:4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马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动物,它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可以上战场杀敌,因而历朝历代都特别重视养马。

到了清朝时期,由于满人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因而对于马就更加重视了。不仅将骑射作为立国的根本大计,更是高度重视马的管理和蓄养。在乾隆时期,由于江南气候湿热,地少人多,不适合养马,导致大量的军马死亡。

为此,江南不得不从外地购买军马,但这样一来,又增加了一笔高昂的运输费用,为士兵的生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而且清政府虽然极力在军马牧放和保护农田方面寻求平衡,但军马牧放的效果却受到了限制,出现了马匹疲瘦、易于染病死亡等问题。


【资料图】

清代江南军马可以分为八旗军马和绿营军马两大类,这两大类的管理模式并不相同。江宁和京口驻防的两处军马属于八旗军马,因八旗兵擅长骑射,故而马兵要比绿营兵要多一些。在康熙时期,江宁的驻防马兵有4000人,步兵有700人。京口的驻防马兵有7000人,步兵有700人。因为京口的驻防军队都是汉军,所以马兵也比较少。

两地还有额定的马匹数,江宁官员有1114匹,士兵有12015匹,京口官员有603匹,士兵有6043匹。按照这个额定马匹数,八旗士兵平均每人有3匹马可以换乘。但是由于江南的自然环境很难蓄养马匹,所以,如果没有战争的话,一般士兵是不可能每人有3匹马的,也没有这个必要。

到了康熙后期的时候,八旗士兵只有一匹实拴马,另外2匹是存价马,也就是说并没有蓄养马匹,只是把马价银存在库里,等到有需要时再采买马匹。此外,江宁和京口驻防"除向例应拴马匹外,又有每兵五名公拴马一匹",这样两处驻防加起来一共有1200匹公拴马。

从雍正到乾隆初年,江宁和京口两处驻防一共有7000匹军马,到了乾隆十六年的时候,一共有1200匹公拴马停止了喂养。乾隆二十八年,由于京口的汉军撤销旗档,原有的2000士兵和马匹全部都被裁掉,清政府又另外从江宁的蒙古大旗中调拨一批前往京口驻防,代替原有的兵马。江南驻防八旗实拴马的总数也减少到4000匹。

而绿营军马方面,在清朝中前期的时候,江南绿营各兵种的比例是"马一步九",马兵仅仅是其中的十分之一。在康熙时期,江南的督、抚、提、镇各级官员一共有1496匹马,士兵有4928匹,之后军马总数又减少了一些。

在乾隆时期,江南的绿营额定马数是4040匹。由此可知,从康熙中后期到乾隆二十八年,江南八旗军马和绿营军马的实际总数超过了10000匹,但之后,军马的死亡却成了严重问题。从雍正十一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年底,一个部就死了433匹马,远远超过了额定马匹数量。

军马的大量死亡,不仅令江南马匹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各个军营实际的存马数量远远少于额定数量。同时也使每年必须重新采买的军马数量越来越多,在乾隆初年的时候,江南绿营军马每营需要采买一千多匹军马。而八旗军马虽然不需照价赔偿,却也一样面临大量军马死亡,不得不重新补充的问题。其中京口驻防蓄养军马二千多匹,每年大概需要补充采买五六百匹马。

根据满文档案中记载,江宁驻防在乾隆十五年到十八年中,每年分别采买军马匹数是:1492匹、1054匹、1036匹、998匹。由此可知,在乾隆二十八年以前,江南八旗军马和绿营军马每年需要采买3000多匹,之后则每年大概需要采买2000匹到2500匹左右。这些重新采买的军马匹数大概占额定总马数的25%-30%。

由于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江南本地并不产马匹,因而八旗驻防重新补充的军马一般都从张家口等北京西北长城各口采买的,这些采买回来的军马叫"口马",江宁每年采买口马的时候,"每旗委派官一员,领催、披甲各七员前往购买",京口驻防采买口马的方式也差不多。而绿营各营采买军马的方式就比较复杂,在康熙和雍正年间,江南绿营中只有京口将军、两江总督、巡抚和提督治下的各营会派遣官员去各口采买军马。

每年到了采买的时候,"督提等标分委备弁、兵丁,给以咨批,至兵部挂号,前赴张家口采办。口上商贩人等俱先以货物换回蒙古马匹,成群牧放。差员到口,即向商贩交易"。

在雍正十一年后,江南绿营改成了统一采买口马,到了乾隆十八年的时候,由于江南土地潮湿,天气炎热,加上喂食的草料比较特殊,口马吃不习惯,从而导致大量马匹死亡,即使是存留下来的马匹,也活不了多久,因而,清政府下令江南等南方省份不准再采买口马,改为在本省或是邻省采买土马。但是土马的身体比较弱小,跑不快,远远不如身强体壮的口马。

而且更严重的是,江南本土和山东、江西、河南、浙江这几个邻省都不产马,而湖广两地虽然出产土马,但数量却不多,无法满足南方各个省份驻防军队的大量需求,这就导致八旗和绿营无法补充足够的军马。在乾隆二十年时,江宁驻防的军马就比原来的数量少了将近一半,于是江南的多个官员都纷纷上奏朝廷,请求继续采买口马。

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规定各省先暂停采买土马,等一两年后,口马数量充足了,再继续采买口马。之后,采买军马的模式便逐渐恢复以前,但改买土马产生的恶劣影响却持续了下去。到了乾隆二十七年,八旗军马不仅缺额较多,而且军马的质量也差了很多。

江南驻军采买军马的费用中,不仅有马本身的费用,还包括了运输费,草料费等杂费,口马的价格主要是看当时的市场行情决定的,每年的价格都不相同。如果马匹多,供大于求,那价格就比较便宜。

在乾隆十六年起的那几年里,每匹马大概八到九两,再加上运输费、雇人费、官兵的脚力费等等,零零总总加起来大概要二、三两,所以,统计起来,买一匹口马回营大概需要十一、二两不等。由于张家口距离江南远,口马运输需要的杂费大概占了马价的三成左右,这笔钱成了军费的额外负担,因而清政府才会下令禁止采买口马,而改买土马。

江南是传统农耕地区,并不适合马匹的生长和蓄养,这令清朝江南马政面临很多无法克服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江南本地不产马匹,驻防军不得不去外地采买马匹和承担高额的运输费。另一方面,由于军马的大量死亡,使得每年需要重新采买补充马匹,这又产生了高额的经费。

同时也令清政府和士兵都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为此,清政府不得不下令禁买口马,改买土马,但这一政策,却招来更多弊病,最终不得不废止。

此外,江南军马的牧放还遭遇牧场难寻、马匹恣意糟蹋农田并引发军民矛盾等问题,虽然清政府采取了种种政策来应对这些难题,但还是无法解决马匹疲瘦,易于染病死亡等问题,无奈之下,清政府不得不逐步减少江南军马的数量。但这个办法虽然可以减少军费的额外负担,缓解财政压力,同时却也削弱了军队装备大大降低了军队战斗力,所以,两者实在是难以平衡。

但南方土马不仅质量不好,价格还极高,一匹广西土马的价格就达到17两,还不包括其他杂费。这样一来,反而加重了经济负担,所以这个政策最终无法施行下去。此外,江南八旗和绿营的费用承担方式也不相同,绿营在买马时,是由藩库按照额定金额给银两,马价和其他费用都算在里面。而八旗则由士兵自己出钱购买,这两种方式各有弊端,但不管是藩库拨银,还是自己出钱,都会给士兵增加额外经济负担,并对他的生计造成不利影响。

八旗驻防军马的蓄养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圈马和拴马。由于江宁和京口两地的八旗士兵,"懂得养马之人少,故而不能使马匹上膘,且南省地方湿热市马匹易于染病,倒毙者多"。所以两地军马多为圈养,由各部设立官圈,集中管理。每年的春夏两季,还要把马匹赶到野外放青,以助它长膘,但因为江南地少人多,附近除了村庄就是田地,很少有牧场,因而,很难进行马匹放牧。如何在军马放牧和保护农田之间找到平衡是清政府面临的严重问题。

而江南绿营则设有专门的牧场,一处在江南,一处在陕甘,清朝初期时,由于绿营军马的牧放没有统一定制,导致大量农田被军马踩踏,为此经常发生士兵与百姓打架的事件,军民矛盾日益严重。

为了缓解矛盾,清政府规定了每营军马的蓄养方式:"如各营实在骑操之马在四十匹以上者,为数已多,应宜设立马厂,以资牧放;如各营实在骑操之马在四十匹以下者,为数较少,或在槽喂养,或城厢隙地,山侧水涯,就便放牧"。在清政府的约束下,马匹踩踏农田的事件减少,军民矛盾得到缓解,但由于江南环境的关系,军马牧放的成效受到了限制。

关键词: 二十八年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