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晚清龙骨的真相,细思恐极

时间:2023-02-23 14:47:5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1900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庚子年。

那年,仍有逆行的勇士振臂高呼,为国而战。这其中有一位年过半百的文弱书生--国子监祭酒 王懿荣


(相关资料图)

庚子国难时,王懿荣奉命组织京师团练,直到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他还派团勇巷战,拒不投降。那时,慈禧太后早已带上光绪帝,打着"巡幸山西"的旗号出城逃窜了。

此前,王懿荣曾有无数次机会避难。当洋人与义和团在天津鏖战时,王懿荣的儿子就为他寄来家书,请父母趁早离开京城。但王懿荣决意留守北京,只是命人开挖家中花园深井,供家人藏身。

在绝境中,王懿荣坚守到了最后一刻。北京失守后,他写下遗言:"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随后,与夫人、儿媳投井自尽,壮烈殉国。

王懿荣的死,充满了一种悲剧的宿命感。

在殉节的前一年,他刚为一门即将震撼世界的中国古文字学敲开了大门的一丝缝隙。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甲骨文的发现者。我们不知,在他即将走到生命尽头时,是否曾捧着那苦心珍藏、蕴藏无限秘密的甲骨仰天长叹。

▲王懿荣(1845-1900)

01

庚子国难的两年前,王懿荣生了场病,他到北京一家药店找大夫抓中药,其中有味药叫 "龙骨"。所谓龙骨,其实就是有些年代的龟甲与兽骨。眼前这批龙骨,是河南农民不知从何处挖得后卖给商贩的,最终辗转成了王懿荣治病的药材。

要是一般人,回家就把药煎了,瞧都不多瞧一眼。可王懿荣酷爱收藏,是一位金石学家,在北京古玩圈小有名气,就连这做中药的龙骨,他都有兴趣把玩一番。正是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引爆了一个惊天秘密。

王懿荣将龙骨捧在手心仔细审视,忽然发现,这上面似乎刻有一种规律的符号。常年研究金文的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一种文字,而且比篆文还要古老得多。

他有病都不好好吃药,赶紧四处收购这种甲骨,进行抢救性收藏。

起初,药店都以为王懿荣只是想买药,就照着原价论斤卖,把龙骨卖给他。后来,他寻找有字龙骨的消息不胫而走,商人纷纷坐地起价,龙骨价格一度涨到每字银二两。

仅仅过了一年,王懿荣就从山东潍县(今潍坊)一位叫范维卿的古董商人手中购得了大批甲骨。

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甲骨上这些神秘符号代表什么,外界也不知道,这些甲骨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河南安阳。当地的老百姓在小屯村一带挖出这些龟甲、兽骨,往往将其放在水中浸泡数日乃至月余,洗净泥土后当作普通的龙骨卖给商贩,谁也没有注意到甲骨上的文字。

随着收购的甲骨日渐增多,王懿荣喜不自胜,他将好消息告诉好友 刘鹗等京城古玩圈名人,还与上门拜访的朋友约定:"你给我多搜集些铜器上的铭文拓片。等我病好后,我要仔细研究,对照一下,有何相似,有何不同……"

这成了永远无法兑现的承诺。

第二年,"甲骨文发现第一人"王懿荣死于庚子国难。

▲甲骨文是最早的具有完整体系的中国文字 图源/图虫创意

02

王懿荣殉国后,其收藏为另一位古玩爱好者刘鹗所得,后者继续从多方购得甲骨,生前收藏多达5000余片。他还继承了王懿荣的遗志,尝试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写成"说龟"数则。

尽管后来的学者发现,刘鹗考释甲骨文多有纰漏,但他仍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下,考释了40余个甲骨文。这该多难啊?就像网上一个段子,你知道历史上第一次见面的中国人与外国人是怎么交流的吗?

朝代:秦朝 | 唐朝 | 宋朝 | 明朝 | 清朝

闲谈:苏轼 | 吕雉 | 韩信 | 猪毛 |慕容复

▲这些甲骨文的字义,你能猜对吗?

1903年,刘鹗的著作 《铁云藏龟》刊行,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甲骨文图录,甲骨学研究由此拉开序幕。遗憾的是,刘鹗对甲骨文的研究因一场飞来横祸戛然而止。

作为中国近代文化界的一位大咖,刘鹗更为人熟知的一部作品,应该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 《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辛辣地讽刺了晚清以来现实的黑暗,也就是说,刘鹗含沙射影,把清朝官场骂了个遍。这么硬气的文人,迟早要摊上事的。

庚子国难中,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刘鹗多行善事,曾从俄国侵略者占领的粮仓购买大米,以平常物价卖给饥饿的老百姓,还带头组织人们掩埋城中的无主尸体。当素有交情的官员、商人请他想办法送他们出城时,刘鹗又亲自到军营与美军协商,请求放官商出京。

到了1908年,刘鹗却遭受朝中重臣"挟私诬陷",被清算八年前的旧账,安上"卖国贼"与"私买国库粮食"的罪名,流放新疆。

一年后,他带着未完成的事业,在乌鲁木齐患脑溢血病逝。

初露真容的甲骨文,仿佛像是下了"诅咒"一样, 最初接触它的两位学者都遭遇了厄运

但在刘鹗不幸去世后,中国学者对甲骨文的研究已如雨后春笋般迸发着勃勃生机。

▲刘鹗与《铁云藏龟》

03

在刘鹗之后,被章太炎誉为"三百年绝等双"的大儒 孙怡让,也对甲骨文进行了考释,写了本《契文举例》,释读了数百个甲骨文。不过,他的副业是搞革命,先后支持过维新派和革命党,这本书直到他去世多年后才出版。

清朝遗老 罗振玉,也是甲骨文的忠实粉丝,编著了《殷墟书契前编》,且调查清楚甲骨的出土地点在安阳小屯一带,确定了其为商代文字。

至此,甲骨文才成为一种学术研究类别,其来历也渐渐浮出水面:

这一迄今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系统文字,距今已有3000年。商周时迷信占卜,通过甲骨上的兆象来做出吉凶判断,卜官再依据兆象,将"卜辞"(即占卜人姓名,占卜所问之事及占卜日期、结果等)刻在龟甲、兽骨之上。

这些占卜文字,就是甲骨文。

殷商时,商王迷信,几乎到了每事必卜的地步,上至天气预报,下至娶妻生子,再到自己能不能再活五百年,都要问问老天的意思。

《周礼》等古籍记载了商周龟卜的过程。据记载,卜官先是在选取易于凿刻的上等龟甲后,以牲血涂于活龟上,杀龟取下腹、背甲片。龟,在古代被奉为四灵之一,在古人心中具有神圣性,象征长寿。

卜官取下龟甲后进行处理,先要在背面钻凿一下,这是为了让龟甲正面更容易出现裂纹,也就是所谓的兆象。之后就是最重要的一步,"灼龟"。将龟甲放于炭火上烧炽,直到受热在正面产生裂痕,占卜人最渴望的兆纹也就显现了,卜官以此判吉断凶,再将卜辞内容记上。"卜筮不过三",同一件事的占卜次数不能超过三次。

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

正是这个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段,让3000多年后的人们循着古人足迹,开始探索中国文字的起源,也将中国古代的信史往前推到了商代。

▲罗振玉(1866-1940)

04

关键词: 铁云藏龟 八国联军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