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明末危急提议南迁,为什么大臣们叫嚷着要死守呢?

时间:2023-02-21 16:07:1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1644年3月17日,"闯王"李自成来到北京城下,他的身后,是山呼海啸的农民军。两日后,城破,明朝皇帝崇祯自缢煤山,这个中国最有骨气的王朝轰然倒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崇祯皇帝执政的十七年间,大明帝国被农民军和关外女真的拉锯战折腾得元气尽失并最终崩溃。

至北京沦陷前,明朝有很多次机会避免亡国悲剧,但最后都归于三尺煤山白绫。

国难当头,崇祯皇帝为何没有南下避祸?有晋宋的前事不忘,为何没有明朝的后事之师?

(图)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悲剧性格的悲催命运"如果这是崇祯人生注解的话,那就是这位皇帝人生的最大悲剧。而最悲剧的是作为皇帝,他的悲剧成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崇祯皇帝的不理性和无担当最终葬送了帝国的一切。

经过他祖宗的一路折腾,到崇祯上位时,这个国家已经千疮百孔。

"治大病用猛药"崇祯如是想,于是他风卷残云般干掉了魏忠贤,将道德楷模东林党扶上正位。

貌似一切都在柳暗花明,但是在这个讲究权力制衡的国度,崇祯上台的第一把火就将这个平衡打破了。

而历史一再证明,很多看起来美好的东西其实很邪恶,罂粟花也有一副美艳的外形,东林党也是这样一个群体。

让崇祯始料未及的是,在消灭了他们的宿敌后,这帮群体很快膨胀,开始对政敌展开疯狂报复。

这帮以文臣为主的道德先生们,以满嘴仁义道德对所有看不惯的人扣上不道德的帽子,于是朝廷重新乌烟瘴气。

无奈,崇祯后期不得不再次起用太监帮自己对抗文官集体。

实践证明:

矫枉过正的猛药只能是伤筋动骨,即使有起色,也是回光返照。

执政后期,崇祯意识到自己的鲁莽,所以私下重新厚葬了魏忠贤。

面对这个烂摊子,崇祯不断进行各种改革,但崇祯的不理性加上刚愎自用,导致了很多看起来很美妙的改革最后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结果就是加速了大明帝国的崩溃。

"如果说不理性是缺乏执政经验勉强能可以被原谅的话,那么逃避责任就是崇祯最大的恶行。"

作为天子,崇祯皇帝承担责任的方式是发罪己诏,但下一秒就会找个替罪羊背锅。这种行为在民变和女真入侵时经常用到。

逃避责任的结果就是君臣离心、众叛亲离。

这样看来,有崇祯在,即使跑到西伯利亚、跑到南洋,大明帝国也还是会走向灭亡,因为崇祯悲剧的性格,注定无法带来中兴。

(图)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汉族,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明朝开始的"天子守国门"决定了明朝的政治重心一直在北方。

在君臣离心的情况下,没有北方地主阶级南下护送并支持,人生地不熟,崇祯如何号令三军?

在北京作为首都的情况下,南京只是陪都,不受重视必然自暴自弃,这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都已经烂到了根,指望这样的地方,由这样的官吏,拥护这样的皇帝重整江山,无异于给老天爷增加负担。

煤山上孤独的背影,也许就告诉了这个世界:"除了君王死社稷,崇祯和大明帝国他途再无。"

"高风亮节"的东林士人

崇祯自缢前控诉:"诸臣误我","文臣皆可杀"。

显然这是他推卸责任的话。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皇帝不靠谱,这帮文臣又做了什么?

面对民军和女真,大学士杨嗣昌做出:"大明若亡,必亡于流贼"的论断,并力主与女真议和,毕竟前朝和亲纳贡什么的缓兵之计都用过。

但是这帮君子们对这样的妥协行为怒不可遏,黄道周更是在朝堂之上痛斥杨嗣昌卖国,崇祯皇帝只好杀掉参与此事的兵部尚书陈新甲背锅了事,这断送了明朝最后一丝气息。

现实是:

民军壮大,"三饷"加征更加激化了矛盾。

崇祯皇帝想要大臣们表示一下。结果是魏藻德等阁臣一百两、五十两这样的大数目捐款,还恬不知耻地说自己是毁家纾难。

钱是维持国家运转,募兵平叛御敌的基础,失望的崇祯只好又打起了皇亲国戚的主意,死缠烂打之下,才从国丈这里刮出一万两。

李自成进京之后,对这些大臣的家底进行了大普查,搜出的银子七千万计。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映照了那个熠熠生辉的群体,正是这个群体的一毛不拔,毁掉了大明王朝。

民军将近,崇祯确实有过南迁想法。

周皇后不止一次地说:"南京是另一个首都,在那里,一切可以东山再起。"

的确,在北方被民军和女真糟蹋得千疮百孔时,江南地区却一如既往地歌舞升平,一派欣欣向荣,这里承担着明朝五分之四的赋税。

但是,正直的大臣们再一次从道德高度谴责了这一不负责任的行为,光时亨大骂主张南迁是大逆不道。最终舆论的力量将崇祯皇族彻底困死在北京城。

崇祯死后,光时亨投降李自成,后又投降南明,再次告诉了世人东林人的无耻。

(图)李自成

从当时危急的情形看,南迁是最合适的方案。为什么这帮大臣叫嚷着要死守呢?

从地理角度看,北方再烂,也是南方的屏障。因为北方的稳固,特别是北京周边的长城一线,阻挡了北方女真的侵袭,为江南的平静提供了极大保护。一旦北京失守,华北平原基本无险可守,战线不得不退至江淮甚至是长江一线,南京就在长江南岸!

且大臣们想要保护江南不是因为江南是赋税重地,是国家的后勤基地。而是因为,江南是东林党人的老窝所在,嘉靖年间阁老徐玠就是江南大地主。

经过资本主义萌芽,江南的地主阶级已经坐大,并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开始左右政治。

万历年间,江南地主代表东林党通过反击皇帝收矿税等斗争,使皇帝大人收入大减,所以崇祯不得不加征"三饷"向农民要钱,这才导致走投无路的农民揭竿而起,北方大乱。

明后期江南已是东林党人的天下,他们政治上跟朝廷讨价还价,经济上带头偷税漏税,俨然就是一个皇权外的商业帝国。

可以想见:即使到了南京,崇祯皇帝也仍然收不上钱,这是真正的捧着金碗去要饭。没有钱,募兵御敌等就无从谈起。这种尴尬就像辛亥革命后,囊中羞涩的南方政府最后不得不让位于袁世凯。

纵然富可敌国,与朕又有半毛钱关系?

关键词: 地主阶级 的情况下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