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今亮点!古代军队每天都要吃饭,为何到了战时才会缺粮?

时间:2023-02-21 14:53:0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我们看《三国演义》,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看似两军对垒,其实就是在围绕着粮草展开,随着袁绍囤积在乌巢的粮草被曹操所毁,本来占据上风的袁绍之军也就只能无奈撤走。

古代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粮草,有时候连皇帝自己都缺乏粮草,隋文帝的时候,关中遭遇粮荒,可是王朝初建,杨坚自己也找不来足够的粮食。于是杨坚就带着百姓从长安出发,一齐前往粮食储备富裕的洛阳就食,杨坚也因此被编排了一个逐食天子的外号,说白点就是要饭皇帝。


(资料图片)

在古代战争之中,粮草问题尤其紧要,很多时候能决定胜负,为何草原游牧民族屡屡寇边的问题,即便是强盛如汉唐也没法解决?就是因为草原广袤,想要找到这群逐水草而居的人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对粮食的消耗极其恐怖,所以只能修筑长城来防范。

可能有人会奇怪,古代的军队即便是平时,也要人吃马嚼,为什么没怎么出现过缺粮的情况呢?

原因主要在于三点,一来在汉唐的时候,没有所谓常驻军,都是兵农一体,不征战的时候,军卒都在家种地,自给自足,只有朝廷征调的时候,才需要给他们供给粮草,所以平时也就不存在什么粮食问题。

其次,宋明虽然是常驻的军户,但是不征战的时候,消耗的粮草其实不多,可以慢慢调集,没有燃眉之急,打仗的时候是要消耗不少体力,必须保证饮食充足,所以才会时常出现缺粮的情况。

明朝后期,军队战斗力下滑,主要就是没有了足够的军饷,而之所以出现家丁式的士卒,也是由于拨付的军饷不足,于是将领都选择优先供给自己的亲信。

最后,粮食的运输会产生很大的消耗,军队驻扎的时候,粮草都是从附近运来,而打仗的时候,则是从各地转运调集,可不要忘了,押运粮草的后勤部队也是人,需要吃饭,路途上也会消耗粮食,所以粮草到达营地的时候,有了不小的消耗。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为何要抢割陇麦?关键就在于这样可以减少粮食转运中的消耗,比从蜀中千里迢迢运过来划算太多。

因为上述原因,古代在打仗的时候,缺粮的问题总是无可避免,尤其是后勤糟糕的话,会对战事有相当不利的影响。明朝在辽东战局日趋恶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粮草问题,崇祯皇帝的辽饷对于关宁军来说杯水车薪,以至于满清由疥癣之患成了南明的掘墓人。

不管古代有多少奇谋妙计,只要没了粮草,再怎么强横的军队都难以发挥战斗力,汉武帝统治征伐匈奴,粮草上面的花费最严重,几乎耗空了文景之治积攒的国力,以至于其晚年不得不下达罪己诏,当然匈奴那边也早就撑不住,要么西迁,要么归化。

你觉得古代粮草问题有多重要?欢迎评论分享看法。

关键词: 古代军队 也找不来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