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诸葛亮北伐真的是为了“兴复汉室”吗答案很显然! 世界新要闻

时间:2023-02-20 09:54:0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明确的:诸葛亮北伐是为了"兴复汉室"。

诸葛亮,不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而且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家、书法家和发明家。他辅佐刘备刘禅父子两代人,为蜀汉政权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诸葛亮自从跟随刘备后,就一直尽心尽力,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刘备死前,将幼子托付给了诸葛亮。蜀汉政权,从此进入了诸葛亮时代。

诸葛亮一接手蜀汉政权后,就着手他的"北伐"之路。在《三国演义》中,他"六出祁山",每次都无功而返,因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五丈原。真正践行了什么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然了,正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六出祁山",但是至少也有两三次。

最近总有一些人,在恶意地"抹黑"诸葛亮,说他北伐中原,并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为了一己之私,或者为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当然是冤枉了诸葛亮。

客观地说,诸葛亮还没有出山就想着匡复汉室,从他当时"每自比於管仲、乐毅",就可以看出。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跟诸葛亮有过一番深入的交谈。刘备的抱负是"兴复汉室",但是苦于自己力量弱小,于是问诸葛亮该怎么办。诸葛亮跟他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辅佐刘备,而不是辅佐曹操、袁绍、孙权等人,是因为诸葛亮跟刘备一样,都有着"兴复汉室"的伟大抱负,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我们再来看看《出师表》。

建安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即将北上伐魏。临行前,他给后主刘禅上书了一封表文,即《出师表》。学过《出师表》的人,都能感受到诸葛亮的赤子之心。有人甚至说,读过《出师表》后不哭的人,是不忠不义之人。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他对蜀汉政权的危机之感,以此急于"兴复汉室"的强烈愿望,相关表述如下: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大家想一想,诸葛亮北伐不是为了"兴复汉室",是为了什么呢?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了:蜀汉积贫积弱,为何诸葛亮要"穷兵黩武",不停地北伐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出师表》的首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蜀汉是魏、蜀、吴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虽说如此,但是蜀汉道路崎岖,易守难攻。四川更是物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也就是说,蜀汉要想自保,是很容易的。

那么,诸葛亮为何要说"益州疲弊,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呢?

其实,蜀汉面对的最主要问题是内忧,而不是外患。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是一个外来政权,由三股政治势力组成。第一政治势力,即刘备旧部,简称之为"荆州集团";第二股政治势力,刘焉和刘璋旧部,简称之为"东州集团";第三股政治势力,即"益州本地人士"。这三股政治势力是互相存在矛盾的。诸葛亮不停地北伐,就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

但是不管怎么说,诸葛亮几次三番北伐,还是想兴复汉室的。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关注我!

关键词: 政治势力 诸葛亮北伐 危急存亡之秋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