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他以“高考”状元的身份,用成功经历告诉你,读书考试到底有何用 焦点速讯

时间:2023-02-19 18:02:1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的时候已经比较的成熟了,经过明太祖朱元璋的苦心经营,加之后代皇帝的几番改良,科举制已经基本上趋于完善。无论是从考试内容,还是从评改试卷的标准,都很公平。在这种背景之下,明朝皇帝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全国各地的人才经过科举制度被源源不断地选拔上来。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就是明朝正统年间登科及第的一位状元,他连中三元,成为了明朝科举考试的第一人。

当时明朝国内有一个情况,就是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经济发达,北方经济比较的落后。南方经济的发达培育了文化的沃土,使得南方学子有先天性的机会可以进行学习,也更容易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


(资料图片)

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浙江乡试第一名出来了,这次的第一名是一个叫做商辂的年轻人,他是1414年出生的,今年刚刚二十一岁,这么年轻就成为了省状元,未来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可是命运却似乎执意要和他开一个玩笑,当他以浙江省状元的身份赶到京城去参加会试的时候,他却不幸落第,名落孙山。

从一个省状元的位置,一下子跌落在谷底。如果心理素质不好的话,很容易造成心理失去平衡,从此一蹶不振。但是商辂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经过一番思考,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和其他各地省状元之间的差距,他决定进行再学习,再次向会试进军。

于是他选择进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继续学习深造。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商辂在这里凭借他的聪明好学博得了国子监祭酒李长的喜欢,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将来一定可以出人头地,于是他特地在国子监东厢房后面开一馆,让商辂可以在这里安心的学习。事实也证明,这个叫做李长的人眼光是多么的独到,他即将见证一位名震大明的天才的诞生。

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经过十年的寒窗苦读,商辂参加了英宗正统十年(1445)的会试,再次与全国各省的状元们一决高下。这次他终于成功了,不仅成功通过了会试,更是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力压群雄。

到了殿试的时候,商辂的优异表现再次博得了皇帝的喜欢,毫无疑问,他成为了殿试的第一名,夺得状元。

这时的他年仅三十二岁,却成为了大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是第一名。同时代的很多人,甚至年近古稀,依然奋斗在乡试的战场上,由此可见,商辂是多么的天资卓越。

登科及第后的他,先是被编入翰林院修撰,官阶从六品,属于史官。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翰林院这可是个好地方,干的好了直接可以入阁拜内阁首辅,几乎所有的内阁首辅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初进官场就来到了这么一个好地方,皇帝对他的器重不可谓不大,他的前途不可谓不光明。

正统十四年(1449),明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土木堡之变"爆发,明英宗被瓦剌部俘获。

英宗被俘后,朝野上下一片混乱,商辂的命运也因为时局的变动迎来了转机。

这时英宗之弟朱祁钰监国,商辂被举荐入阁参预政务。这可是非常大的一个转折,他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做到了别人穷极一生也完不成的事。而入阁之后的商辂又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面对瓦剌的威胁,以徐有贞为首的很多大臣建议南迁逃命,很没有骨气。以于谦为首的一批大臣坚决主张抵抗,而商辂作为一个读书人,这时展现出了他的果敢与坚毅,他坚决的支持于谦,先是坚决抵抗,再是立朱祁钰为帝,尊朱祁镇为太上皇。这么一来,混乱的朝政很快得到了稳定。

朱祁钰称帝之后,他也因为拥立有功,被升为翰林院侍读,官至六品。

而后锦衣卫指挥卢忠,告发负责照顾太上皇朱祁镇的太监阮浪密谋谋反,企图帮助朱祁镇复辟。朱祁钰正打算顺藤摸瓜,搞一票大的,可是事情牵扯到了太上皇,这让他很为难。商辂知道后,他是个聪明人,心里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打算。他劝阻代宗,应该从同胞友谊和国家安定的角度来考虑,就此打住这件事情,这样对大家都好。这话代宗也听了进去,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把卢忠贬到了广西,这件事情就此结束。商辂用他的智慧,制止了一场宫廷内乱。

过了一段时间,河南开封、安徽凤阳发生灾荒,大批的灾民涌入山东临清、济宁一带,可是当地的官员却不愿收留他们,想要把他们驱逐出境。商辂心里明白,这么做很有可能激起民变,不如对他们进行招抚,把京师附近的荒田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开垦耕种,进行自救。这个建议同样得到了代宗的采纳,事实证明商辂是对的。

而后,商辂深得代宗的信任。

景泰四年,太子朱见济病逝,太子一位空了出来。群臣商量着再立一位太子,可是朱祁钰没有其他的儿子,大家就建议代宗复立被废掉的英宗之子重新为太子,可是代宗不同意。商辂顶着巨大的压力屡次上书代宗,建议复立废太子朱见深,更是亲手写下了《复储疏》,可是这么以来却引起了代宗的反感,使得代宗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景泰八年,代宗病重。明英宗趁机联合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央。

最后祝愿所有的学子都能学有所得,取得一个好的成绩。高考,加油!

欢迎留言评论,你的点赞与转发是对原创作品最好的鼓励,谢谢!

在之后的清算当中,当初提议拥立朱祁钰的于谦被处死,但是商辂因为是英宗一手提拔的,而且他写下了《复储疏》,所以免遭一死,这足以印证他的精明。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也因此被免官回家,在家整整赋闲十年。因为他是英宗亲手提拔的状元,所以英宗常常挂念着他,但是因为有徐有贞等人的阻挠,所以不得出仕。

宪宗继位以后,随即召商辂入朝为官,并且官复原职,仍然入阁参与政务。

随后,商辂官拜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册立之后,又加太子少保。成化十三年,拜吏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位极人臣。

这个时候,商辂凭借他的才能走到了自己一生之中的巅峰。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杨荣的曾孙杨晔犯法逃到京城,被捕后他供出自己曾经到过商辂府中。这个时候西厂太监头子汪直为了公报私仇,趁机诬陷商辂接受了杨晔的贿赂,故意包庇他。

商辂知道后,也没有争辩。所谓清者自清,多说已经无益。

他心里明白,自己是时候离开官场这个是非之地了。勇者当急流勇退,才是大勇。商辂上书请求告老还乡,这一年他六十三岁。

十年后,商辂病逝。在家里度过的这最后十年,他修书立说,同样成绩斐然,为我们留下了《商文毅公集》、《商文毅疏稿略》等著作。

从此大明朝历史上最牛气的状元,就这样过完了他的一生。

今天的时代,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金钱当道,很多人质疑,书读好了有什么用,又能挣几个钱呢?

我们不妨看一下商辂的一生。前半生苦读诗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终于考取功名,得以名扬天下,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创性人物。

随后的几十年,他凭借自己的状元身份,可以说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可是读书带给他的又不仅仅是功名利禄,更是带给了他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面对瓦剌侵略,他知道抵抗才是最好的选择,勇敢才是读书人的品格。

太子病逝,皇帝病重,他知道拥立前太子,于国于民,甚至于己,才是最好的选择。并适时写下文章一篇,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身居高位,他又知道高者自危,勇者当能急流勇退的道理,适时退出官场,得以安享晚年。

他的这些能力是怎么来的,不就是读书读来的吗?

他用自己知识的积累,为自己取得了官场的敲门砖,又合理的运用知识,得以在官场游刃有余。

可以说,他的成功,与读书考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再过几天,就是2019年的高考了,无数学子十几年的学习马上就要经历一次考验了。我们给他们传递的不应该是读书无用的观点,给他们营造的也不应该是读书无用的氛围。

每一位考生也应该明白,读书考试对于自己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你是否通过读书掌握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了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呢?

所以别再说读书考试没有什么用处了,它不仅有用,而且有大用!

关键词: 这个时候 科举考试 连中三元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