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身为太平天国实际领导人,为何天京事变时杨秀清毫无反抗力|精彩看点

时间:2023-02-14 12:45:2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大清咸丰六年八月四日,即公元1856年9月2日,正处于极盛时期的太平天国内部发生血腥政变,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突击东王府,《金陵省难纪略》记载他们"率三千余人遽入南门,趋围东贼宅,自携数贼入,杀东贼及其妻小",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内讧之一--天京事变。


(资料图)

此次事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矛盾,长期以来,太平天国军政大权都被杨秀清掌握,而天王则成为事实上的"虚位元首",到了后期两人矛盾几乎不可调和,最终天王洪秀全联合了不满杨秀清的其它几个王,除掉了杨秀清。

但是,这从正常的逻辑上是很难理解的,因为除去杨秀清的过程太顺利了,不是说东王几乎是把控所有军政大权吗?这么一个重量级人物怎么在政变时期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力?而既然洪秀全只是虚位元首,他怎么突然就有了这么大的能量,能一举铲平杨秀清呢?

其实,这是因为杨秀清在太平天国中的地位,虽然高,但是不稳。

杨秀清本人的背景其实并不深厚,他不过是穷苦的烧炭工出身,只是自身因为社会经验比较丰富,所以他为人机警,在前期太平天国事业遇到危机的时候,其假装"天父下凡"(降乩)安抚信众,"代天父传言"的权力得到默认,所以进入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层。

太平天国组建初期,其实各派势力混杂,并不是完全由洪秀全等人一手拉起来的队伍,里面还有大大小小由家族,宗派组成的山头,杨秀清本人势力很弱,但是由于本人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确实出众,所以后来成为了太平天国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

杨秀清最初的盟友是西王萧朝贵,萧朝贵当时也有"天兄下凡"的特权,这两人相互配合,基本把控太平天国军政大权,成为坚定的政治盟友;而天王洪秀全呢?洪秀全的老兄弟实际上是南王冯云山,冯云山是太平天国最初基业的事实开拓者,也是太平天国规章制度的建立者,资历仅次于洪秀全,但是后来因为杨、萧两人权势日重,所以出于妥协目的,他只排到了第四。

虽然杨秀清和萧朝贵内部也有一些矛盾,但总体上,太平天国高层还是比较平衡的,但是后来冯云山和萧朝贵战死了,这使得权力几乎集中在杨秀清一人身上,对于杨秀清来说,这虽然是他渴望的,但也令人头疼,因为上文已经提到,杨秀清本人出身很低微,他没有什么自己过硬的亲信心腹,加之太平天国事实上领导集团二元化,天王的地位有宗教兜底,大家信得死心塌地,但他东王可没有,东王杨秀清的权利,完全是由于其成就令大家敬服,他的地位,并没有太多意识形态上的合法性。

但是这也仅仅是敬服而已了,并没有真心的敬重,杨秀清不是天王,只是东王,其地位完全来自于能力,这就导致了其它几个有政治野心的实力派对他有些想法。因为东王和其它几王并不是传统君臣关系,他们即没有政治伦理约束又不完全是利益共同体,反而还有些竞争对手的意味。这有些类似于古代日本的幕府政治,天皇来自于神权,没人动,但是这幕府将军的职位嘛,谁实力雄厚谁都可以抢一下。这和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不一样,中国古代但凡是安定的王朝,除非封建国家机器真的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一般权臣、外戚就是再嚣张,也不会打称帝的主意。

杨秀清在实权上事实上取代了洪秀全

杨秀清在取得大权后,自然也在努力栽培自己人,但毕竟根基太薄,所以成就就实在有限,他统领其他实力派的军队,一方面是靠长期的威信,后期李秀成是这么评价杨秀清的: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另一方面则是靠些小花招,就是在军队中安插一些中下级军官,让杨秀清对内部事务有些基本了解,从而进一步强化东王"无所不知"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威信。

但这种程度实现集权是远远不够的,打下天京后,太平天国事实上已经严重军阀化了,各个王府都形成宗派集团,而且对立情绪严重;统治阶级分裂程度远远超过了普通封建集团的党争。

从烧炭工到东王,这种巨大的跃升让杨秀清丧失了警惕

这种矛盾要激化简直不要太容易,而更糟糕的是,杨秀清本人虽然颇有军政才干,但是到了后期日益嚣张跋扈,导致几乎所有其他大佬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而杨秀清本人又跋扈过了头,导致其对善用权术的洪秀全和阴狠的韦昌辉防范程度很低,这些人稍微装怂就能让杨秀清放松警惕;这样,在天王授意下,其他诸王迅速形成了反杨同盟,而杨秀清呢?却没有做出对应措施,甚至把自己的一些嫡系干兄弟指挥的部队都送到江西打仗了,于是在一场突然袭击之下,还来不及动员自己的力量,杨秀清就被击杀了。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 天京事变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