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诸葛亮定下空城计后,为何要派20名士兵在城门扫地?司马懿看懂了 世界观速讯

时间:2023-02-11 15:48:2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三十六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优秀的精华部分,在很长时间里,人们也经常有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到,随口就会说"三十六计中的某某计"。然而三十六计传播虽然很广,但是真正知道这完整三十六计的人其实很少,基本人们知道得最多的还是其中的"空城计"。


(资料图)

空城计是自己力量极为虚弱,对手力量远远强过自己,处境已经很是危急的情况下,并不是选择正面对抗,同时也不是投降以及逃跑,而是采取侧面对抗的一种心理战术。具体来说就是故意表现出很安定的样子,让对手相信自己非常强大,也就是说"自己有没有钱、有没有兵那都不重要,只要对方觉得你有,那么你就是真的有"。

历史上有好几位杰出的将帅都曾经使用过"空城计",如西汉时期的名将李广、唐朝的名将张守圭等等,当然知名度最高的显然还是记载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守西城"。诸葛亮是东汉末年极为杰出的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他年少的时候就有着极为远大的志向,经常将自己比作是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成五霸之首的管仲,以及在逆境中帮助弱小的燕国近乎灭掉强大齐国的管仲。

也就是说诸葛亮年少的时候,就已经以帝王之师自许,想要辅佐帝王去灭掉强国一统天下,虽然他后来在《出师表》中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其实创下旷世功业的梦想,很早就已经在心中生根发芽了。在208年的春天,诸葛亮终于遇到了他心中的帝王刘备,两人在隆中对下了首先三分天下再一统天下的宏图大计。

章武元年(221年),在诸葛亮尽心竭力的辅佐下,刘备终于获取了汉川之地,登基称帝创建蜀汉,完美实现了当初在隆中"三分天下"的设想。本来根据当初的设想,接下来就应该是率军北伐一统天下了,但是刘备由于关羽被杀并没有选择北伐,而是率领大军征讨东吴,并且遭遇了失败,以至于蜀汉元气大伤,刘备本人也在2年后去世。

此时诸葛亮已经四十二岁,他在27岁那年所定下的梦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与他一起设想未来的刘备、关羽等人都已经去世,他独自一人支撑着风雨飘摇中的蜀汉,尽管非常艰难,但是他依然极为坚定地在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于是在经过数年时间的休养生息以后,诸葛亮于226年率领大军北伐。

《孙子兵法》中说"战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每一次战争都有可能会导致很多人的死亡,又怎么能够不去慎重呢?诸葛亮是一个非常慎重的人,然而由于错误使用了马谡,以至于战略要地街亭失守,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直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

此时的西城对于诸葛亮以及身边仅有的数千兵卒来说,看上去已经不再是"死生之地",而是纯粹的"死地",所以他身边的官员们都建议投降或者逃跑,但是诸葛亮说"还没有到那一个地步",随后他打开城门,并且"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自己上城楼去焚香弹琴。

司马懿率领大军来到西城以后,见到这个场面突然愣住,冥思苦想半天,终于醒悟过来,立刻下令大军撤退。面对身旁的儿子司马昭的困惑不解,司马懿解释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但其实这个解释无法服众,十五万大军在手,又怕什么埋伏呢?用得着退吗?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诸葛亮定下空城计后,他为何要派20名士兵在城门扫地,而且刚好是二十名,这里面有着很深的用意,而司马懿看懂了。20就是2和0,司马懿很早以前就被魏国君主怀疑,之所以能够始终存活,甚至还可以掌握兵权,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有诸葛亮的存在,两国相争导致司马懿能够生活得不错。

但若是两人之中少了一个,那么大家就全都完了,司马懿必然会遭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这是在长期将近势均力敌的战斗中,司马懿与诸葛亮两人彼此都心知肚明的事情,而诸葛亮派出20名士兵就是以此提醒司马懿,而司马懿也确实很快就领悟到了他的意思,所以果断撤兵,这也是诸葛亮空城计能够成功的关键。

参考资料:《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三国志》、《三国演义》

关键词: 三十六计 一统天下 也就是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