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曾国藩为什么得不到咸丰帝的重用?_热门看点

时间:2023-02-09 18:49:3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自从全面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咸丰皇帝便是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资料图)

此时的他,不仅夜以继日地批折子,还牺牲了陪后宫的时间来处理政事,但不幸的是,他的时间还是不够用,且成效是越来越低了。前线回报的折子,无非就是这个地方被袭击了,那个地方发生了械斗。久而久之,咸丰帝的内心非常受打击,他不敢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太平军,直到曾国藩给了他充足的信心。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之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的战争之后,攻灭了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最终,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随着湘潭大捷、岳州、城陵矶的胜利,咸丰帝非常高兴。毕竟,这个国家已经"倒霉"了好几年,终于有了"翻身"的机会。但是,在籍官员办理团练,又怎会只有曾国藩一人,这其中,包括曾国藩在内,有四十五人之多,可是,只有曾国藩整出了样子,其他人不是半途而废,就是销声匿迹了。

曾国藩成了咸丰帝的"王炸",皇帝依稀记得曾国藩那年在京时,极力的上述成表,得亏当时留了一个后手,将他重用了起来。事实证明:曾国藩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尽管,曾国藩出任时,已经跟皇帝打好了"招呼",守孝期内不封侯拜相,但是,咸丰帝为表示惜才,还是授予了他署理湖北巡抚一职,并赏赐顶戴花翎。之所以是"署理"就是考虑他正在守孝期内,一旦期满,就会让他"转正"。但是,仅七天之后,咸丰帝就"后悔"了,他立马收回了任命。

究其原因,是因为:咸丰帝与军机章京彭蕴章的一次对话,结果彻底改变了咸丰帝的想法。

军机章京并不是军机大臣,他只是军机处的一个文书而已,职责就是帮着军机大臣们抄写文案,比如:王鼎一案中,那个给穆章阿通风报信的人,就是军机章京陈孚恩。但是,因为军机章京直接参与了机要工作,所以,这一职务也被称为"小军机"。

彭蕴章是一个有非常才情的人,他一生著作无数,如果,一本本的码摞起来,比一个人还要高。但是,此人虽是才子,却非常顽固不冥,甚至,在政务上有些"迂腐",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咸丰帝跟他聊天的时候,起初只想"分享"前方捷报,没指望从他身上听到什么"好话"。

然而,当咸丰帝问及彭蕴章是如何看待书呆子曾国藩屡立奇功的时候,没想到,彭蕴章竟然升起了醋意。回复道:"曾国藩只是一个普通百姓罢了,他能在军中一呼百应,有数万人追随,想必不是国家的福气吧!"此话一出,咸丰帝瞬间脸色大变,沉默了很久。

其实,很多人把咸丰帝对曾国藩的"防范"归结于:他是一个汉民。

而大清本就不想让汉民担任太重要的官职,这是它长久以来的国策。但是,曾国藩作为汉官,居然可以一呼百应,手握重要兵权,当然不是一件好事。其实,清朝用汉民掌兵还是有先例的,他就是横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将--岳钟琪,而这,绝对是一个特例。

从雍正时任命岳钟琪开始,就遭到了漫天的流言蜚语,皇帝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举报信",说:"他是岳飞的后代,不可重用... ..."但是,雍正却从不会理会,他认为重用人才是不问出身的。而彭蕴章的话,却对咸丰帝是一个"提醒",这其中,皇帝也抓住了两个要点。

此时的咸丰皇帝实在是害怕动乱,生怕国家内部再出现一个"洪秀全",而且,皇帝一直重视湖北的战略地位,所以,他在骨子里不想把这个重任交给"外人"。

除此之外,在咸丰帝的眼里,曾国藩和江忠源虽然都是湘军,但是,他们的定位却不同。江忠源的职责就是打仗,而曾国藩却有号令一方的能力。在他筹备湘军之时,虽然,它有个"湖南帮练大臣"的名义,可是,实际上他还是赤手空拳打天下,最终,一人干出了一片天。

所以说,如果,一直让曾国藩驻守在湖北,那么,谁能担保他不会成为下一个"洪秀全"呢?

要知道,咸丰帝此时非常"敏感",尤其是在内乱频繁爆发的大背景下,更是有不少人想自己另立山头做皇帝。这些人不一定从哪儿就冒出来了,让你防不胜防,人心叵测古而有之也是最不易洞悉之事,于是,咸丰帝开始对曾国藩"心存芥蒂"了,以至于,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消除。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的咸丰皇帝还是决定撤回命令,改任曾国藩为兵部侍郎,专办军务。而且,现在正是打仗吃紧的时候,就算让你去做湖北巡抚,你不也没时间吗?但是,事情怎会如咸丰帝想象的那么简单,老谋深算的曾国藩并不这么认为,皇帝的"临时起意"更是让他心存疑虑。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中国古代的皇帝,可以说大部分都非常的多疑,因此他们绝对不会对任何一个人产生完全相信的心理状态,这也是他们当时的位置所决定的。后来,曾国藩从某些渠道知道事情真相后,对咸丰帝的看法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咸丰帝看重曾国藩的才能,却不能给予他更多的信任,这真是作为皇帝的无奈与身为臣子的心酸呀。

参考资料:

【《曾国藩家书》、《曾文正公嘉言钞》、《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关键词: 咸丰皇帝 军机大臣 太平天国运动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