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备豫不虞背后的故事,居然跟李世民的亲家骚扰宫女有关|天天看点

时间:2023-02-06 16:47:5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备预不虞"这四个字出现的比较早,据《左传》记载:鲁文公六年,鲁国的季文子将要出使晋国。

这个季文子很不简单,后来当过鲁国的正卿。这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呢?拿现在的职位来说,相当于英国首相。


(资料图)

但是这个时候,季文子还没有当上正卿。所以说,这次出访的外交级别不是很高。

但是,在临出国之前,季文子却派人去问鲁文公:"如果在我出使期间,晋国发生国丧,我应该行怎样的礼节?"

为什么季文子要问这个问题呢?原来他通过情报系统得知,晋襄公讙的身体似乎出了问题。

但是,跑腿的人很不理解,认为领导是多此一举,现在没有这种情况,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季文子知道后就教育他说:"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

嘛意思呢?简单说就是,提前做预案,是古人留下的好办法。有备无患,省得到时候抓瞎。现在累点不算啥。

历史就是这样巧合,季文子去了没多久,晋襄公就去世了。由于提前有预案,季文子才没有手足无措。

当时,山东有个小国--莒国,又穷又破,所以国君就认为自己这么穷,不用做防备,谁都不会来打他。

结果在鲁成公九年,楚国不知道哪根筋打错了,派人去攻打莒国,在十二天之内拿下了莒国三个城市。

然后,《左传》的编者就写了这么一段评论,依仗国家小、穷、弱,就不做防备,是最大的罪过;备豫不虞,是最大的好处。

后来,《晋书》有对这两件事进行了总结,说:备预不虞,古之善教;安不忘危,圣人常戒。

怎么着,您觉得这跟"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还离得很远啊?别着急,听大鹏慢慢说。

转眼间就到了唐朝。贞观七年,蜀王妃的父亲杨誉因为在王府内追逐宫女,被都官郎中薛仁方拘留了起来。

因为案件比较复杂,过了48小时羁押期限,还没有出结论,杨誉的儿子一怒之下就跑到李世民面前去告御状了。

他说:"五品以上的官员,只要不造反,都不拘留。由于我父亲是皇亲国戚,薛仁方就故意刁难,还肆意延长拘留期限。"

李世民一听大怒,说:"明知道是我的亲戚,还故意如此刁难!"当即下令打薛仁方一百棍,并一撸到底。

魏征赶紧跑过来说:城墙下的狐狸和神社中的老鼠,虽然微不足道,因为有靠山,很不容易除掉。

外戚自古就不好管理,薛仁方怎么敢挟私报复呢?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怎么能在河水尚未泛滥的时候,就先自毁堤防?臣个人认为,不能这样做。

李世民一听也有道理,于是就说:"是我考虑不周了。但是薛仁方没手续就随便拘留人,也应稍微加以惩罚。"于是下令打薛仁方二十棍杖,没有开除公职。

关键词: 备预不虞 比较复杂 安不忘危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