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天天微资讯!《大明风华》将朱元璋塑造成“猪腰子脸”,是恶意丑化吗?

时间:2023-02-04 21:09:0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简言之,袁忠彻父子自某些渠道(如陈远等画师)获悉了朱元璋的真实相貌,他们先按照相术原理,将该相貌用相术名词进行一番处理,形成相术语言。某些民间画师,再依据这些相术语言,一板一眼地绘制朱元璋像。在这一"由画像(画师口述)翻译成相术语言,再由相术语言回译成画像" 的过程中,朱元璋的脸,很自然地就被整容成一张夸张的"猪腰子脸",朱元璋也成了一个望之完全不像正常人类的丑八怪。


(相关资料图)

这两天,电视剧《大明风华》遭到了不少"明粉"的攻击,原因是该剧中的朱元璋造型是这样子的:

对这张脸,很多人无法接受,认为《大明风华》是在"按照清朝的朱元璋画像来还原本人形象",并据此痛骂电视剧胡编乱造。

这个事,从历史考据的角度来看,剧组其实蛮冤的:

(1)朱元璋的"猪腰子脸画像",并不是什么"清朝的画像",更不是清廷为污蔑朱元璋而作,而是明朝即已存在。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常识。

(2)朱元璋那英气逼人的标准像,并不是他的真面目。

关于上述结论的具体考据过程,可参见下面这篇旧文。

朱元璋的"脸",是怎么丢掉的?

文 | 言九林

明清两代藏于宫内、传世至今的朱元璋画像,共计13幅。这些画像,可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见图1)。

图1:朱元璋传世的两种容貌截然不同的画像

一种是面如满月、慈眉善目、神态安详,一盛年,一老年,共计两幅。另一种,脸长额隆、鼻如蒜头、下额前突,颇为怪异,即俗谓的"猪腰子脸像",共计十一幅。

前者当是明代官方确定的"标准像"。后者为何会藏入清宫南熏殿,迄今并无史料可以说明。

那么,朱元璋究竟是不是猪腰子脸(或谓鞋拔子脸)呢?

"猪腰子脸"并非清朝刻意丑化

坊间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称朱元璋"猪腰子脸"的历史形象,是清朝为了抹黑前朝,刻意制造的一种丑化。

这种揣测不成立。"猪腰子脸"画像,早在明朝就已经出现了。

活跃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官员张翰,在其《松窗梦语》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段亲身经历:

张翰在武英殿所见朱元璋画像,"眉秀目巨,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显然指的是上文提及的官方标准像。"与民间所传之像大不类"一句,则透露类似"猪腰子脸"的怪异画像,当时已在民间流传。

活跃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另一位官员范守己,在其《曲洧新闻》一书中,也记录了相似的亲身经历:

也就是说,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武英殿里供奉的朱元璋标准像有两幅,一盛年一老年。这两幅画像,都流传到了今天(如图2)。与张翰一样,范守己也见过民间流传的"龙颔虬须,面有瘢志"的另一种朱元璋像。

换句话说,朱元璋的"真脸"之所以会失踪,完全是老朱家自己不想要脸的缘故,朱元璋不想要自己的真脸,朱棣也不想要他爹的真脸。

金性尧,《明太祖御容》。收录于:金性尧,《炉边话明史》,紫禁城出版社,2011,第25~27页。

夏玉润,《漫谈朱元璋画像之谜》,《紫禁城》2008年第4期。

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吴德义,《<奉天靖难记>》的编撰与历史书写》,《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胡丹,《"相人术"与明代前期政治》,《北大史学》,2013;胡丹,《相术、符号与传播:"朱元璋相貌之谜"的考析与解读》,《史学月刊》2015年第8期。这两篇文章提出的"朱棣给朱元璋整容"的观点给笔者的启发甚大,特此致谢。不过,这两篇文章认为朱棣的整容方向,是把朱元璋往丑了整,这是笔者完全不能认同的。该文对《太祖实录》中的"上状貌奇伟"之"奇伟"等词的解释,笔者亦认为不确,有涵义颠倒之嫌。

图2:朱元璋标准像的盛年版与老年版

活跃于明朝万历、天启年间的官员张萱,在其《疑耀》一书中,也留下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记载:

"先大父令滇时,从黔国邸中摹高皇御容,龙形虬髯,左脸有十二黑子,其壮甚奇,与世俗所传相同,似为真矣;及余直西省,始得内府所藏高、成二祖御容。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须髯皆如银丝,可数,不甚修,无所谓龙形虬髯十二黑子也。"

综上可知,朱元璋的"猪腰子脸",至晚在明朝中后期已在民间广为流行。相反,作为官方标准像的"美丈夫"版本,其传播范围仍相当有限。

所以,"清朝刻意丑化"之说,是不成立的。

朱元璋的时代,没有照相技术。要辨别其画像的真伪,只能依靠文字史料。

明朝官方资料,关于朱元璋的容貌,可见于"孝陵神功圣德碑"。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这段碑文,立于永乐年间,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认证(甚至有可能直接出自朱棣的手笔)。

"龙髯长郁",说的是朱元璋两颊的胡子长且茂盛;"威仪天表,望之如神",说的是朱元璋的整体形象端庄威严,有如神人。总之,相貌很好,很有气势。

"项",是脖子的后部。脖子后面有一块"奇骨",沿着后脑向上延伸到头顶,这个在"官方标准像"中,是表现不出来的,因为这些画像都是"着冠正面像",看不到后脑勺。

神人在梦中把玉璧放在朱元璋的脖子上,让朱的脖子鼓了个微痛的包,用药没能治好,包最后变成了骨头。

图3:孝陵神功圣德碑

关于朱元璋标准像的由来,活跃于明朝成化年间的官员陆容,在其《菽园杂记》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陆容出生时,朱元璋已去世近40年。

朱元璋建都南京,洪武年间受召入宫"写御容"的画师,如赵原、沈希远、陈遇陈远兄弟等,多来自江浙。陆容曾官任浙江右参政,其记述大约闻自江浙画坛。

"笔意逼真"难获赏识,"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则能得皇帝的欢心,似可说明朱元璋的真实相貌并不出众,须做一定的"艺术渲染"才能成为"标准像"。

不过,流传至今的这两张"朱元璋标准像",应该成型于朱棣时代。

据清光绪三年刊刻的《鄞縣誌》记载,靖难之变后,曾在洪武年间入宫为朱元璋"写御容"的浙江画师陈远,曾受召前往北京,凭记忆重绘朱元璋标准像:

图4:清光绪三年《鄞縣誌》卷四十五"陈远条",照片引自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

朱棣登基时,朱元璋藏于宫中的标准像已遭毁坏一事,还可见于永乐年间的官修史书《奉天靖难记》,该书竭力渲染朱棣讨伐建文帝的"合法性",对建文帝极尽污蔑之能事。其中一条,就是栽赃建文帝破坏朱元璋标准像:

图5:王崇武注本《奉天靖难记》封面,194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这种记载,自然是不可信的。建文帝是朱元璋生前亲自指定的接班人,焚烧朱元璋标准像,对建文帝而言并无任何好处。

关键词: 截然不同 神功圣德碑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