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为何明代的奇葩皇帝格外多?|环球观天下

时间:2023-02-01 10:04:24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本文为腾讯独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文/大橙子


(相关资料图)

在明朝统治中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既出过求仙问道,几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也出过沉溺于酒色,整日游戏玩耍甚至制作机关的帝王。其"问题皇帝"数量之多,所占比重之大,统治时间之长,密集程度之高,表现形式之复杂多样,实在令后人瞠目结舌。那么,为何在明代会出现如此多的"奇葩"皇帝?

图/电视剧《天下第一》剧照,邓超饰演明朝最有"个性"的皇帝之一正德皇帝

01 太子教育制度的失败

明初,太祖在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后曾设东宫六傅辅佐之。其中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获翼之";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则"掌奉太子以观三公之道德而教谕焉"。但实际上,但这些东宫大臣"无定员,无专授",只是作为勋贵大臣的兼官、加官及赠官。成祖之后,东宫师傅更是"终明世皆为虚衔,于太子辅导之职无与也。"

在太子师傅成为虚职后,太子教养主要交给了由詹事府、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四个机构,但这些机构"不过坊局之司及出阁讲读之任,既多兼领,亦无常员"。到了嘉靖以后,皇太子出阁读书,经常点用其他官员教读,詹事府、左右春坊和司经局在辅导太子方面己无实际作用,纯粹成为翰林官迁转的阶梯。因此,虽然有时负责太子教养的不乏名师,但实际上使得太子教育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容易使皇储教育在程序上、运作上混乱无序。

此外,明代没有规定皇子入学接受启蒙教育的时间,也没有确立对未册封为皇太子的皇位继承人提前接受教育的权利和规范。有时未被册封的皇子往往因其敏感的身份,不仅不能接受正式的教育,甚至连基础教育也难以进行。如神宗不喜欢光宗,迟迟不立太子,使他不能出阁接受正规教育,知道廷臣再三请求下,其十三岁时才第一次出阁读书,之后神宗又不为其慎重物色讲官,一切恩礼全部减少,直到他十八岁才再次读书。

02 皇帝继位年龄小且学习缺乏监督

明朝从英宗开始,皇位继承者的年龄都偏小,例如英宗九岁、宪宗十八岁、孝宗十八岁、武宗十五岁、世宗十五岁、神宗十岁、熹宗十六岁、思宗十七岁(以上皆为虚岁)继承皇位。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幼主并不具备扮演"皇帝"角色的素质与能力,皇权势必流于权臣或者权监之手,给国家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英宗生于深宫,长于大内,幼年嗣位,任性而为,喜谈好胜,且缺乏政治军事才能,最终在"土木堡事变"中落得兵败被俘的下场。

在皇帝少年得登大宝的背景下,大多数本应作为帝王之师的讲师也没有发挥到其应有的作用,使得经筵日讲往往流于空泛。皇帝在参加经筵日讲时,"每朝数刻,不过接见朝廷之丰仪而已","日讲每讲数刻,不过听闻诸臣之词说而己"。有的皇帝甚至在学习时还经常借口身体不适或其他各种各样的理由,宣布暂停,仅让词臣将讲章呈上供皇帝预览。

宪宗时,"经筵进讲,每岁不过数日,正士疏远,邪说得行";武宗常因嬉戏游玩而延误学习,后又以政务繁忙为托词,不举行日讲,正德元年秋讲只进行了十二、三天,一暴十寒,以后几乎再也没有举行过;神宗时,主管皇帝教育的申时行甚至主动就建议皇帝不必日日亲往文华殿,改由讲官呈递每日讲义,帮助皇帝偷懒。

在这些"问题皇帝"中,仅有神宗每日去往文华殿听儒臣讲读经书,又御讲筵,再读史书,寒暑不辍,坚持达十年之久,因而他的文化造诣和学问在明代诸帝中还是佼佼者。但神宗的好学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太傅张居正有关,张居正作为帝王之师,对神宗管教十分严厉,加上大伴冯保、生母李太后在宫中对神宗严格督促与约束,神宗方能坚持十余年的学习。张居正去世后,神宗立即放弃了学业。

03 生存环境造成心理畸形

虽然后宫之中生存一向艰难,历朝历代都有落难的太子、后妃成为皇权的牺牲品,但明朝在太子时期遭受过冷遇或虐待的皇帝尤其多。在明代十六位皇帝中,仁宗、宪宗、孝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在继位之前都曾在不同程度的险恶环境中生存。

宪宗两岁就被立为太子,但因父亲在"土木之变"被俘,很快被上台的叔父景帝废黜,直到英宗复辟才重新获得太子之位,其年仅十岁便饱经风霜,尤其是与英宗被禁于南苑的七年光阴,让他变得异常柔弱;光宗不为父亲神宗喜爱,身为长子却迟迟不得册立,经君臣长达十九年的拉锯战才最终被立为太子,但被立后生存环境依旧十分艰难,隆冬读书,被太监欺负不给取暖,甚至发生"挺击案",险些危及自身性命。

这种不良的心态甚至在明代皇帝的家庭氛围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尤其在世宗朝以后,几乎历代皇帝都生活在压抑的阴影之中。

从某种程度上说,太子时期恶劣的生存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皇帝成年之后的性格,使得明朝的皇帝在继位后更容易出现两个极端,即要不谨小慎微,"起居出入动遵礼法,居潜邸中十余年,未有游娱弋猎之幸,身履富贵而间阎微隐,辄尝闻知";要不纵情声色,"日游不足,夜以继之"。

参考文献:

吴琦、赵秀丽:《明代"问题皇帝"研究:一项基于社会类群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赵秀丽:《"角色失范":明代"问题皇帝"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赵秀丽、马建平:《明代储君早期经历及其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关键词: 为皇太子 在很大程度上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