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曹操生性多疑,临死前杀杨修,为何不杀非人臣的司马懿?原因简单

时间:2023-01-28 09:49:2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96期 文/无常奉天玉)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物。董卓祸乱朝纲之时,他只身出逃,到故交吕伯奢家借宿,却因误以为吕伯奢家人,想要抓拿自己送官请赏,而尽杀吕伯奢一家,并留下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一言;少年天才周不疑,颇有大才,他却因害怕曹冲去世之后,曹丕驾驭不了此人,而派人将其暗杀,等等。然而凡事皆有例外,有一个人,早早的就被曹操认定了,怀有不臣之心,可是曹操却还是留下了他的性命。这个人是谁呢?


【资料图】

说起此人,大多数都不会感到陌生,他就是在三国时代笑到最后的司马懿。司马懿,字仲达,少有才名,早早的便受到了曹操的征召。不过他最开始并没有从命,后来受到曹操的胁迫,才不得以出仕。可是当曹操将曹丕立为魏太子之后,却对曹丕说了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司马懿非人臣也,并预汝家事"。也就是说,曹操虽然欣赏司马懿的才华,却早早的看出了司马懿的不臣之心。按理说,以曹操的性格,应该会将其除掉才对,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这是为什么呢?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与司马懿出身名门世家有关,杀害司马懿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这个理由看似有道理,但若仔细分析,其实站不住脚。毕竟与此同时,有一个人论出身,比起司马懿有过之而无不及,且才华也非常出众,曹操还是说杀就杀了,此人便是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的杨修。据记载,曹操最终处死杨修的理由是"前后泄漏言教,交关诸侯"。那么,曹操既然敢于处死杨修,到底为什么会留司马懿性命呢?对此,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立嫡一事中,两人立场不同

曹操一生雄才大略,他相信自己能够驾驭的了任何大才,也正是因此,他敢于提出了唯才是举的观点。可是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儿子,也能够像自己一样。例如他想派人暗杀周不疑时,曹丕前来求情,他就曾言:"此人非汝所能驾驭也"。杨修的才能也不容小觑,而且他也没有加入曹丕的阵营,而是坚定的支持曹植。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曹操才会除掉他。但司马懿不一样,他是支持曹丕的,就凭他站对了队伍这一点,曹操也要留他性命,毕竟曹丕继承曹操的位置之后,需要有人辅佐。

二、两人对待汉室的态度不同

众所周知,杨修是太尉杨彪之子,而杨彪是汉室的忠臣。杨修耳濡目染,自然会受到影响。知子莫若父,曹操知道,自己百年之后,曹丕必然是会篡位的,那个时候,杨修还会站在老曹家一方吗?这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为了曹丕减小阻力,曹操只能除掉杨修。但司马懿不同,司马懿早就认清了汉室衰微这一点,从未想过出仕大汉,所以若曹丕以魏代汉,他要么持中立态度,要么持支持态度,无论如何都不会反对。

三、司马懿没让曹操抓到把柄

司马懿和杨修,都不是周不疑,无权无势可以随便暗杀。曹操想要处死他们,需要说得过去的理由。而杨修是个直性子,他毫不掩示的支持着曹植。而且作为曹操的心腹,他竟暗出揣测曹操的意思,并提前给曹植通风报信。这一点正好给了曹操处置他的借口,即前面提到的"前后漏露言教,交关诸侯"。《后汉书》记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由此可见杨修地位之敏感,曹操给他扣上这个罪名,根本无法洗涮。但司马懿却性格隐忍、低调,虽然支持曹丕,却从不张扬,更不会给人留下把柄,就算曹操想要置他于死地,也没有理由。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面对同样出身名门,且颇有大才的司马懿和杨修,曹操明明看透了前者有不臣之心,却在杀害后者之后,留下了前者性命,即是因为司马懿在对待曹操立嫡时选对了队伍,也是因为他没有匡扶汉室之心,当然了,他性格隐忍低调,没给曹操留下把柄,也是保住性命的原因之一。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后汉书》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关键词: 不臣之心 有一个人 生性多疑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