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世界观点:1860年,英法联军追杀咸丰,手握12万精锐的曾国藩,为何见死不救

时间:2023-01-27 17:58:5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1856年,英法殖民者利用"亚罗号"事件制造战争借口,炮轰广州城,从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拉开了序幕,此时清朝国内,也是面临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内乱,在内外交困下,疲软无力的清廷可谓是应接不暇。英法联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到了1860年,列强占领大连湾,封锁渤海,并正式登陆大沽口,直指都城北京。

尽管统帅僧格林沁、乐善等人拼命抵抗,但是到了1960年8月24日,天津依然被攻占,皇城就在眼前,大军将至,咸丰惊恐万分,一边派遣大臣求和,一边匆匆逃往热河。


(资料图片)

为何清军如此脆弱?首先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外武器差距最为悬殊的一次作战,相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的武器,并没有进化多少,反而是西方装备不断革新,英法装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后装线膛炮和榴弹,以及米尼步枪。

至于第二点,清军能够打仗的,除去冲在前面的蒙古骑兵以外,剩下的就只有绿营和八旗,以及各地拉来的一些民团乡勇,然而事实上八旗早在康熙征讨三藩的时候,就已经严重腐化,而绿营也逐渐失去了战斗力,无比脆弱。

至于清朝真正有战斗力的,是南方的12万精锐,也正是曾国藩率领和组建的湘军,那么在联军追杀咸丰的时候,为何手握重兵的曾国藩,却选择见死不救呢?就让我们好好来分析一下。

此时内外受敌的清朝,内有农民起义,外有边寇扰关,如果是明末崇祯帝看了,恐怕会高呼:你们也有今天!,太平天国和捻军依然占据着将近半壁江山,事实上,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主力队伍,正在和太平军争夺安庆展开激烈的交锋。

当时的安庆,是太平天国最为重要的门户,拱卫首都天京的重镇,因此太平天国的几支最为强大的部队,陈玉成守城,李秀成则从江西进军湖北,试图牵制清军兵力,然而湘军装备引进了西方强大的火器,而且战斗意志,也绝非八旗绿营同日而语,安庆的攻陷,正指日可待。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1860年8月25日,在八里桥之战开战的前几天,曾国藩却接到了咸丰的圣旨,即刻率领大军勤王:"兼程前进,克日赴京,交胜保调遣。"

咸丰的意思很明白,眼下洋人都快打首都了,再这样下去大清就要亡了,你还惦记着那太平天国干嘛呢?还不赶快回兵来救!

然而曾国藩面对这一道圣旨,却犹豫了。他犹豫的道理,同样也有几点,第一点,眼下安庆即将攻克,太平天国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放弃攻打,那么必定会给他们死灰复燃的机会。

第二点,则在于那一道圣旨,咸丰要求他将兵权"交胜保调遣。"

胜保何许人也?他是满洲镶白旗的清军统帅,同时也是最为敌视湘军的人,当时清军战斗力疲软,不得不启用曾国藩的地方武装来制衡叛乱的时候,胜保是反对最为激烈的一个,他不愿看到汉人官员掌握太大的兵权,而在之后湘军征讨过程中,胜保作为大臣,更是极尽诋毁和迫害之能,偏偏自己在和太平天国作战当中,却又屡战屡败,时人谓之曰"败保"。曾国藩也明白,一旦入京,自己的兵权,肯定会被胜保所侵夺。

而第三点,曾国藩作为老臣,实在是太了解圣上和那帮大臣的心思了,当下朝廷表面急着和洋人议和,实际上就是打算无条件接受列强提出的一系列条件,等到曾国藩带兵回京,可能和约已经签署,说不定他人还要安他一个"救援不力"的罪名,将不平等条约签订的锅,。甩在他的头上。

但是天子之命不可违,对此曾国藩怎么做的呢?一个字:拖。他和幕僚李鸿章两人一合计,决定"按兵请旨,且无稍动。"

意思也很明白,尽管大军没有启程,但是曾国藩派遣京城的联络使却上路了,以带兵不足以勤王,同时避免太平天国趁乱追击为理由,希望朝廷重新颁布命令,做出后续的调整。

事实上,这也见证了曾国藩的智慧,没过多久,北方就传来了议和的消息,曾国藩没有了动身的必要,至于咸丰,本来就有天平天国要对付,对于有兵权在手的曾国藩,也就更无可奈何了。

关键词: 太平天国 英法联军 见死不救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