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李景隆:辜负朱允炆信任,遭朱棣君臣抵制,后来落得削爵囚禁下场

时间:2023-01-27 15:48:5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败于朱棣有很多方面原因,而重用李景隆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黄子澄曾在朝堂之上揪着李景隆的衣服,恳请朱允炆将其诛杀以谢天下。可见李景隆在战场上的恶劣表现实在触犯了众怒,不过朱允炆在位之年却始终非常信任他。即便黄子澄要求处死他,朱允炆仍将镇守南京城防的重要任务交给了他。但结果却是李景隆带头投降了朱棣,导致朱棣不费一兵一卒便占领了南京。在建文群臣身遭诛戮时,李景隆却独享富贵。不过一饮一啄,各有定数,他后来也没有得到好的下场。

李景隆

李景隆,小字九江,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的长子。李景隆要叫朱元璋一声舅老爷,他与朱允炆算是表兄弟。他自小聪颖异常,熟读经史。长得眉清目秀,又端庄大气。穿上朝服之后,显然雍容华贵,在群臣中一站,一枝独秀。朱元璋在世时就非常喜欢他。洪武十九年,李景隆袭封曹国公。多次外出练兵,参与一些重要的任务。后来更是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衔。李景隆在洪武年间已经位高权重。他是朱元璋为孙子朱允炆选择的辅佐大臣之一,也属于太子的潜龙旧臣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朱允炆登基后如此信任和倚重他的主要原因。


(相关资料图)

明太祖

朱允炆对李景隆的信任表现在很多方面。刚登基不久,朱允炆便开始削藩,而作为燕王同母兄弟的周王便是李景隆亲自带兵去抓的。靖难之役开始后,以耿炳文统兵,结果大败。朱允炆当即便任命李景隆为大将军,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燕王。临行之前,朱允炆赐给他通天犀带,亲自为其推车,于长江边为其践行,并允许他一切便宜行事。可以说是荣宠之至。在战争初期,李景隆多次出师不利,朱允炆以为是兵权太轻,又派太监赏赐给他黄钺弓矢,以专征伐。这次赏赐因为渡江时,风浪太大,船只损坏,所有的赏赐都落入江中。朱允炆再次派人加倍赏赐。

朱允炆

但是李景隆对朱允炆又是怎么回报的呢?李景隆长得仪表堂堂,谈起兵法、政务口若悬河,但实际上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朱棣听说换他领兵之后,称他是纨绔少年,很容易对付。李景隆在军中也没有多少威望,手下将领对他没有一个服气的。这样一支军队,人数虽多,又怎么可能有战斗力。

靖难战役初期,朱棣率军援助永宁,顺便攻打大宁,想要将宁王手下能征善战的军队纳为己用。这是朱棣非常重要的一战。李景隆得知北平空虚,率领大军围攻。结果被一群老弱妇孺抵挡在北平城外,不得寸进。五十多万大军愣是没有将北平城攻打下来,在朱棣率领新收的朵颜三卫回援下,大败亏输。接下来的战争中更是屡战屡败。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誓师于德州,与武定侯郭英、安定侯吴杰会师真定,拥兵六十万,与朱棣大军在白沟河一带展开大战。结果仍然没有改变,不仅全军丢盔弃甲,而且连皇帝赐予的玺书、斧钺都丢在了路上。在这一战中,建文军损失了数十万军队。开局的优势荡然无存。这就是黄子澄要求斩杀李景隆以谢天下的原因。建文帝先机已失,使得朱棣得已缓过气来,积蓄力量,为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明成祖朱棣

都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是用在朱允炆对李景隆身上却一点都不合适。他是对李景隆一直期望很大,从没有过失望。李景隆大败回朝,朱允炆不顾朝臣反对,并没有对他进行处罚,反而让他镇守京城。而这直接酿成了后来的大祸。

燕军渡过长江,帝师方孝孺再次请求朱允炆诛杀李景隆以激励士气。可是朱允炆却命令李景隆作为代表与朱棣谈判,割地求和。求和不成,当朱棣到达南京城下时,李景隆与谷王开门迎降。也因为这一功劳,李景隆反而成了靖难之役功劳居首的功臣之一。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朱棣登基后,授予李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无疑他成了靖难之役仅次于朱棣的受益者之一。

对此,朱棣手下的那些出生入死的大将自然心中不服。前期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到了后来反而摘取了我们出生入死的胜利果实,这还有天理吗?朱棣其实心中对李景隆也非常不满。但是碍于他举京城投降的功劳和他皇亲国戚的身份,只得如此表态。李景隆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架上了火山口,随时都可能被爆发的火山给吞没。《明史》称:"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

最开始发难的是周王。周王作为朱棣的胞弟,在弟弟登基后尤为重要。他想起了李景隆领人去抓他的场景,弹劾他收受贿赂。刑部尚书郑赐等随即弹劾李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之徒,意图不轨。朱棣这时还在惺惺作态,彰显自己的大度,下诏说一切都过去了,往事就不要再纠缠了。潜台词就是,你们再继续加把劲,快到火候了。之后,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联合朝野上下的文武大臣共同发起弹劾,说李景隆与弟弟李增枝暗中组织谋逆。这是一股庞大的力量。皇帝权力再大,也不可不考虑众人的意见。

要说弹劾人,明朝还有一股主要势力,这就是言官,都察院跟吏、户、礼、兵、刑、工六科,俗称科道官。他们代表了明朝的舆论。言官的大规模行动才能真正成为皇帝抉择的主要舆论根据。这时,六科给事中张信带头,率领众多科道官发起致命弹劾。至此,李景隆的谋逆之名彻底算是认证成功了。朱棣也有了充分的依据来处置李景隆。这样他也不会受到后世忘恩负义、残害宗亲这样的骂名了。李景隆在举朝反对下终于倒下了。

朱棣下令,削除李景隆的勋号,以曹国公回家供奉他的母亲长公主的祭祀,不允许再上朝参政。等于是圈禁在了家中。不久礼部尚书,李志刚等再次上疏弹劾,说他在家中扮演皇帝,让太监执君臣礼,他弟弟广占庄田,蓄养仆从,意图不轨。朱棣再次下诏,彻底剥夺李景隆的爵位,没收其财产。

南京岐阳王李文忠墓

李景隆虽然纨绔,也很聪明,知道自己彻底翻身无望了。他绝望之下,想起了家族荣耀,心中顿时有了骨气。士可杀,不可辱,于是他曾尝试过绝食自尽。不过最后没有成功。估计还是坚持不下去。偌大的府邸之中,又无人阻止。想要自缢还是有的是机会的。后来终究还是忍辱偷生了。直到永乐末年才去世。

朱棣

李景隆这一生其实有些浑浑噩噩,始终不知道自己该站在哪一边,该怎么做合适。他心中没有忠、义的概念,没有抉择的标准。所以他受朱允炆信任,不知道感恩;败军之后,没有羞愧之心;投降朱棣,更是恬不知耻地认为自己居功至伟;不知朱棣君臣心思,功成身退,反而仍以朝臣之首自居。这样的人不受到惩罚,估计老天都看不下去。

要说他没有标准吧,他实际上还真有。他的标准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做人要多考虑别人,考虑自己所处环境,以自我为中心结局只会是毁灭自己。

参考文献:《明史》。

关键词: 靖难之役 非常重要 知道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