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为何中国古代无法建立海权

时间:2023-01-26 17:06:4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如果不是有缘,你怎会找到我,如果不是精彩,又怎会欣赏到最后,点点关注呗,就当是一个奖励。

欢迎各位朋友们前来吐槽,小编真是不胜荣幸,小编将努力分享更好的文章给你,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动动手指给点意见吧,小编会虚心接受好好改正的。


(资料图)

01

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为显示大明国威派宦官郑和出使西洋。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其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足以显示中国在当时的综合国力、造船技术等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不过郑和的远航却成为了千古绝唱,明王朝很快就采取了"海禁政策",不再对广袤的海洋感兴趣。而就在这一时期,西方的葡萄牙、西班牙等航海帝国开始崛起,他们不但发现了新大陆,更在日后建立全球性的海权国家。尽管葡、西两国被新崛起的荷兰、英国以及后来的美国所取代,但西方人获得全球性海洋霸权,直到今天是不争的事实。

不少人回顾这段历史时,总是唏嘘不已。他们认为,若按郑和时期中国的实力,是可以在西方人之前确立对世界海洋的控制(即:制海权或海权,包括航线控制、保障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呢?从表面上,自然是明朝的锁国政策,可实际上,并非如此简单。稍微深入了解历史,便会发现中国古代无法建立海权的原因,有其深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战略思想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简单说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首先地理环境的影响:美国军事家马汉认为:"自然地理结构大致决定一个民族寻求和获取海权的机会。"中国尽管不缺乏海岸线和良港,但地理构造基本是一个东临广阔的太平洋,西部、北部及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都未与海洋相连的大陆-海洋型国家,这就与欧洲海陆纵横交错的地理构造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在清康乾时代人口大爆炸前,中国的人均土地较为宽裕(除了闽粤等地),内陆的发展空间已经足够,没有向外发展的需要,海洋在古代很长时间在人的心目中,除了虚无缥缈的仙山佛海的遐想外,再无可供发展的地区。这就使中国自古便形成了以陆地为主的农业经济生产关系,影响了向海外探索的积极性。

02

其次受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从商鞅提出耕战思想以来,中国古代统治者就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发展战略。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土地的租赋,而农民又是军队的重要来源。统治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就必须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以限制其人身自由,从而保证财政、兵源的充足。此外,农民自然朴实的本性也有利于统治者的治理,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统治者始终对商人存在着偏见,他们认为商贾通过经商获利,会引起农民效仿而弃农行商,国家必然失去立国之本。又担心商人的"狡诈"给统治带来不利。由此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就显得不合时宜。尽管明清也有不少对外商业活动,但基本掌握在官方手里,民间的经贸始终处于被压制阶段。很多所谓海盗,都是为了冲破对统治者对外贸易的垄断而出现的。由于重农抑商的政策,使中国没有建立商品经济的生产关系,因此并不存在寻求海外市场,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制约了向海洋的发展。

再次国防战略的限制:自先秦以来,中国的中原农耕文明便不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几乎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构成了古代主要的战争形态。游牧民族艰苦、恶劣的草原生活造就了其强悍、精于骑射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每次入侵都给中原带来了极大破坏,对中原王朝的存亡造成了巨大危害。面对游牧民族的威胁,中原王朝统治者不得不采取抵御北方强敌的国防战略,将国家的军费开支大都用于修筑长城、组建骑兵部队,以适应和游牧民族的战争。

即便是清朝,尽管没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但他们更倾向于内陆的发展,虽然为奠定现代中国版图提供了基础,但客观上忽略了对海洋的发展。因此,由于特殊地缘政治,而导致统治者所采取的注重塞防的国防战略,极大限制了海军的建设,使中国向海洋发展的基础薄弱。

03

最后文化心理的局限:"夷夏大防"一直是传统的文化心理之一,虽然有汉唐等开放、博大的时代,但到了宋代以后,则被过度高举了。加上中国在东亚文明圈里,长期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领先于其他国家,这就导致了文化优越感的产生。这种优越感在明清时期逐步发展成为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文化心理。在这种文化心理的支配下,中国人无视世界的发展,自认为在全世界是最优秀,认为海外诸国都是落后野蛮的,没有学习、交流的价值。

另一方面由于小农经济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依靠土地生存,对土地怀有深厚的依恋之情,产生了安土重迁的文化心理。如果不出现重大的自然灾害、战乱或沉重的徭赋负担,便不会离开土地向外迁徙。尽管沿海的闽粤人,因为生活环境的恶劣,以及靠海生活的经济形态,具有较强的进取性,能够积极地向外移民。但是这两地的人只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已,其特殊的文化品性,无法成为全民的共识,整体上古代国人还是较为保守的。因此,古代社会末期中国人所存在文化心理的局限性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对海外世界的兴趣。

中国古代无法建立海权的原因,正是由于地理环境、重农抑商政策、国防战略、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郑和的远航,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古代中国的某些短板,这不得不说是一场悲剧。

个人的一点感悟,不足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鼓浪隐士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关键词: 游牧民族 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