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全球时快讯】赵匡胤为何终其一生都不立太子,传位弟弟是其真实想法吗?

时间:2023-01-25 11:43:3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赵匡胤为何终其一生都不立太子,传位弟弟是其真实想法吗?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开创的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重新统一了全国大部,而未收复的燕云十六州也成为两宋永远的痛。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赵匡胤并没有向刘邦那样排除异己大杀功臣,而是与众武将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佳话。其在位十六年,成就颇多,但唯一令人不解的就是他这十六年中都没有立太子,甚至都没有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反倒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平步青云,被封晋王,加封开封府尹,最终导致赵光义权力滔天,夺取了大宋的政权。赵匡胤是何等精明之人,怎么会不知道立太子的重要性,可他为何不为呢?

赵匡胤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赵德秀、赵德昭、赵德林和赵德芳,其中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都早亡,早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还没来得及取名就亡了,"赵德秀""赵德林"这两个名字都是宋徽宗赐的,他们的王爵也是宋徽宗追封的。而赵德昭和赵德芳在宋太祖驾崩时一个25岁,一个17岁,并不幼小。在赵德昭13岁时就已经出阁,按道理可以封王了,赵匡胤却以其年幼为由不封王,还是赵光义继位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赵德芳则是在生前从未被封王。其实并不是赵匡胤不想重用自己的儿子,而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他这么做,他只能重用自己的弟弟。

首先北宋是五代十国以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但是赵匡胤并不知道这一点,五代十国那个王朝不是短命,他又怎么知道大宋不是短命王朝之一呢。所以为了让宋朝国祚持续长久,他不得不重用南征北战的弟弟赵光义,并没有精力去培养自己两个尚处幼年的儿子(宋朝建立时赵德昭9岁,赵德芳1岁)。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先立足脚跟才能寻求发展,幼主亡国的例子比比皆是,赵匡胤恐怕也不敢冒这个险。

其次赵匡胤的身体一直很好,驾崩时也不过五十岁,当时自己的两个儿子年龄都大了,天下也趋于统一,赵匡胤可能想局势稳定后慢慢削弟弟的权,然后再立儿子为太子,可谁想他会突然暴毙,他死后宋朝权势最大的人就是赵光义了,赵德昭和赵德芳想争皇位就太难了。况且赵匡胤的母亲也留下了遗诏。据史料记载杜太后病重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言,交代以后的皇位继承问题,劝赵匡胤死后将皇位传给弟弟。《宋史·杜太后传》原文如下:"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药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

可见杜太后认为赵匡胤得天下是因为后周无长君,所以她不想宋朝重蹈覆辙,要求赵匡胤传为于弟弟。由于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不过盟约的原文却无人知晓,而且金匮之盟首次公开是在赵光义继位后的第六年,所以金匮之盟到底是不是真的,谁也不知道。不管金匮之盟是不是真的,退一步讲,就算赵匡胤要传为给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也没有能力继承江山。朝廷中的百官肯定是支持权势更大的赵光义,就从太祖儿子未封王,赵光义封王的这一点来看,就有很多"聪明人"投向赵光义阵营了。要怪只能怪赵匡胤太短寿,没有等到江山稳定的那一天,也没有来得及将权力慢慢转移到儿子手上。不过赵匡胤之死也是个谜,毕竟"斧声烛影"的那一晚只有赵光义在其身边,次日赵匡胤就驾崩了,未免也太巧合了。

关键词: 五代十国 是不是真的 开国皇帝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