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全球快看点丨“晚清四大冤案”之一的刺马案,始作俑者到底是谁?一定有大人物

时间:2023-01-25 09:44:4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坊间流传出这样的传言,有心人说手握兵权的曾国藩有不轨之心,打算谋取帝王之位。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满清朝廷不得不仰仗湘军。然而,如今四海升平,反贼皆已被诛灭,慈禧太后还能让曾国藩手里攥着足以威胁到满清统治的兵权吗?

在慈禧的眼里,曾国藩已不再是那个扶大厦于将倾的盖世英雄,而是坐镇东南的饥饿猛虎。有曾国藩在,慈禧坐卧难安。于是乎,慈禧将曾国藩调走,任命马新贻担任两江总督,通过这种方式直接削弱湘军。

江宁是湘军从太平军手里夺回来的,亦是湘军眼中的根据地。湘军在这片土地上经营了许多年,怎能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地盘拱手让人呢?


(资料图)

在同治九年,发生了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的要案,真是朝野震惊,举国倾注。事情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为刺客张汶祥所杀。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张汶祥!"让那班怕死的卫士捉拿。

马新贻虽走马上任,但在此之前的十余年官宦生涯中,此人始终没能在军界扎根,连一支肯为他卖命的亲兵都没有。马新贻孤身一人来到江宁,恰似闯入龙潭虎穴。被誉为"晚清四大冤案"之一的马新贻被刺案,始作俑者到底是何许人也?这个问题的答案,朝廷心知肚明。

不过,为了不激化矛盾,维护满清王朝的稳定,慈禧只能让曾国藩立即返回江宁坐镇。从这以后,两江总督的大位始终维持在湘军一系,再未变动。毕竟,没有人想要成为下一个马新贻,在湘军的头上动土。

可以说,在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尽显无疑。相比于那些土匪流寇,湘军的恶行有过之而无不及,时常光明正大地劫掠客商和百姓,曾国藩等一众将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廷施行了裁勇改兵的政策之后,几万名湘军将士被迫离开军队,他们并没有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而是成为土匪流寇,四处劫掠。

有些被裁撤的湘军加入了哥老会,而一些官兵本身就是哥老会分子。湘军的裁撤直接扩充了当地黑恶势力,那些曾效力于朝廷的湘军直接融入到各大帮会中,成为威胁社会治安的新公害。马新贻上台之后,开始整治这些因裁撤湘军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所以自然影响到了哥老会等黑恶势力的核心利益。

尤其是马新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职务变动,委任了以严苛著称的营务处总管袁保庆。在此期间,马新贻处理了一大批危害社会的黑恶分子,包括:流寇、百姓及散兵游勇,将这些人就地正法。正因如此,马新贻才会为自己招致祸端,成为当地黑恶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曾向孙衣言透露过口风的颜士璋,是个颇有心机的人,他撰写了一部《南行日记》,记录了前往江宁期间的所有见闻。根据颜士璋的曾孙描述,日记中出现了"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的文字。

张汶详暗杀朝廷命官,整个案件显得扑朔迷离。

马新贻在戒备森严的官署中,为何张汶详能轻而易举地突破层层防线进入到官署重地并完成刺杀呢?

此为疑云之一。

其次,马新贻被杀害之后,坊间立即流传出了"刺马案"的戏文,各大戏班将这起事件添油加醋地演绎出来。难道在刺马案还未发生时,民间就已有剧本家写就戏文了吗?

此为疑云之二。

在马新贻被刺杀的时候,正赶上当地恢复乡试,安徽学政政殷兆镛在出题时,写了一些讥讽的内容。恰巧当时乔松年也站出来,写了一首歪诗作证。莫非两人知晓此事的内情吗?

此为疑云之三。

最令人费解的是,有一些湘军将领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刺客张汶详开碑立传,他们究竟是张汶详的支持者,还是参与到事件中的谋划者呢?

此为疑云之四。

种种迹象表明,这起刺杀案绝不简单,而是一件另有打算,有组织有预谋的事件。

这起案件的结果关乎政治,所以幕后的始作俑者极有可能是政坛上的人物。从张汶详策划刺杀,到刺杀正式实施,再到舆论的配合,乃至案件的审理环节,都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助推。这些都证明,此案的"幕后黑手",是一名极具政治手腕的大人物。

同年四月,曾国藩奉命监斩凶手张汶详,将此人千刀万剐,剖心后献祭于过世的马新贻。随后,朝廷于江宁、安庆、杭州等地为马新贻修建祠堂。凶手已死,舆论随即平息。至此,这桩公案被深埋起来,真相从此再难见天日。

参考资料:

【《清末四大奇案》、《清稗类钞》】

关键词: 始作俑者 轻而易举 太平天国运动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