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环球最新:李陵为什么选择投降匈奴,而不是选择自杀执守气节?

时间:2023-01-20 08:59:4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李陵是李广长子当户的遗腹子,李家最风光是在李广和李蔡得势时期,李广被视为当时名将,李蔡则贵为丞相,李蔡是李广的从弟。陇西人以李家为荣耀。李广他们都是以良家子弟,从军功出发最后到达这种地位。

不过很快李家的打击来了,李广因迷道兵败最后自杀,第二年李蔡除丞相位亦自杀,李广的三子李敢被霍去病直接射杀。主要原因是李敢认为李广自杀是因为大将军卫青,所以击伤卫青,霍去病作为卫青的外甥自然要报仇。


【资料图】

二子与长子早亡,这样李家的一、二代就此凋零了。

这样看来李家的败落或多或少与卫家有着关联,但此时的卫家正是全盛的时候。当然后来卫家因为卫青去世,霍去病去世,汉武帝出手对付卫子夫,最终引发太子刘据谋反,最后卫子夫自杀,刘据自杀,卫家基本退出西汉舞台,这也许也算是一饮一啄吧。

李陵起于李家衰败之时,其艰难可想而知。不过李家虽然衰败,但是民间的声望却依旧很高。李广死时,不管知道还是不知道的人都替他惋惜流泪。

幸好李敢还有一个女儿是太子刘据宠信的宫人,所以李家在通往上层的路没有完全被封闭。

李陵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任命为将,出击匈奴。

李陵跟着李广利一起出征匈奴,李广利是谁呢?

他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李夫人的兄弟,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对她还是十分怀念,爱屋及乌,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也得到重用。

公元前99年,李广利带着李陵等人出击匈奴,李陵带着5000步兵攻击匈奴,在作战开始就迷道了,李陵的五千兵马遇到十万匈奴骑兵,在这样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击败敌人。李陵写给苏武的信中这样说到: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李陵当时认为这是不世之功,因为以五千步兵打赢十万骑兵,不管放在哪一朝哪一代都堪称是经典作战的案例。

李陵估计当时想着以如此战功重振李家有望了。

单于又一次聚集了十万匈奴兵对这五千将士进行围剿,李陵指挥这些士兵最后打得单于想放弃攻击他。可惜此时叛逃匈奴的混蛋告诉单于李陵兵的真实情况,所以单于又一次合围,此时李陵手下只剩下几百人,终于被打败了。

我们看完整个过程,对李陵自然是敬佩有加,他败了,非他之过。

失败后的李陵做出一件令其痛苦万分的事情,投降匈奴。

投降匈奴的李陵到底有多痛苦呢?

他在《答苏武书》中坦露了自己的心声。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

每天痛苦,听到战马声不自觉地流泪,因为在他看来,匈奴是一群异族,匈奴的美食肉和酪浆对于李陵来说只是充饥之食物。李陵吃下这些只是为了活下去。这一段话知常容细读几遍感觉最柔软的地方被狠狠地刺痛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杨维桢写下的《题苏武牧羊图》中有这么两句话: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李陵的人生真的是太惨了。我想看完李陵之事,没有一个人不心生同情之心,没有一个人不扼腕叹息。同情归同情,但是李陵投降匈奴这件事情就是做错。

李陵的观点:

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无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五》

李陵的观点是皇帝昏庸,你还在为谁坚持呢?苏武的观点是臣事君如同子事父,死而无恨。

这就是李陵选择投降的真正原因,对此你怎么看李陵的观点!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诗《苏武》很恰当地表达了这种观点。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字面意思就是苏武拉着李陵的衣袖,哭尽眼泪,替之以血。隐含的意思自然是苏武成为了千古忠臣,而李陵却万古蒙羞,使人扼腕出血。

叹息归叹息,扼腕归扼腕,但错了就是错了。

知常容想李白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

李陵自己是怎么看投降匈奴这件事情呢?

身处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他认为自己做错了,错得离谱,而且使李家后人变成戎狄之族。

于禁投降关羽之后,曹操听到的第一个反应是:

吾知禁三十年,何以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

庞德当时被关羽劝降,因为不投降被杀,曹操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于禁你怎么不去死呢?因为一死就可以保节。李陵也想到了这个方法,他说: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

为什么没有自杀保节明志呢?

他给出这样的理由: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辙复苟活。

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在他看来汉武帝杀了他全家,汉朝对他已经没有恩情了,已经将他抛弃了,现在再去为汉朝自杀,在他看来就是一种羞辱。

当然后来汉武帝死后,霍光等人派人说服他,希望他能回到匈奴,结果他说了一句:

陵曰:"归易耳,丈夫不能再辱!"遂死于匈奴。--《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五》

投降匈奴之后的李陵实际已经失去了人生的目标,他不知道为何而活。

相反苏武为什么不坚决投降呢?

李陵和苏武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差别

苏武的观点: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五》

关键词: 资治通鉴 在他看来 没有一个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