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环球精选!一千年前改变历史的大人物,不是萧太后宋真宗,而是普通士兵

时间:2023-01-16 19:47:3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著名史家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个观点,已经成为学术界共识。

常人眼中的弱宋在史学界居然有如此高的评价,源于一千年前与辽人在澶州签定的澶渊之盟。这个改变了华夏历史的和约,直到今天仍有争议,说宋丧权辱国者有之,说城下之盟亦有之……但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个细节,和约的签定与一个宋王朝的普通士兵有关。说是一个小兵改变了历史进程,也不为过。


(资料图)

说起澶渊之盟,势必要讲到宋辽军队的作战特点和制式装备等话题。

历史上长弓主要装备步兵,角弓装备骑兵,北宋因为马匹的欠缺,所以装备军队的主要以长弓为主。宋军使用最多的是黑漆弓,黑漆弓因为在制作时用生漆刷过两次,具有雨不能湿、水不能透的特点,因此在北宋初年的军队中大量使用。

因为弓的结构简单,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在宋时并没有因科技的发展有革命性的改变,与弩相较逊色了许多。随着宋廷国防政策的日趋保守,防御作战成为当时主导战略思想,北宋政府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防守能力较强的武器研发和推广上。由此给弩的改良和创新注入了活力,这也是床子弩和大型床子弩在宋时大显身手的历史原因。

辽军的主要作战部队都是披有重铠的骑兵,他们惯用的战术是:在远距离时以弓箭射击(骑弓为便于携带,形制和射程都小于步弓),打散敌军阵形,接近后利用速度冲击敌方阵地。步兵为主力的宋军想要有效抵御辽军的骑兵进攻,就必须在辽军弓箭射程外杀伤敌人,使其无法接近。只有这样,宋军才能抵挡辽军的进攻,在战场上不落下风。

唐末五代时军队使用的擎张弩杀伤力不大、射程近,已经无法满足宋代战争的需求。为达到"制骑以弩"的目标,宋人对弩进行了改良与创新,临阵时达到了"阵中张,阵外射,番次轮回,张而复出,射而复入"的实战效果,不但装填速度大大提高,距敌五尺之外仍能发射杀敌,是宋军步兵主要作战装备。

北宋初年军队主要使用的是马黄弩和床子弩,马黄弩也称为马蝗弩,是一种制式武器,直到南宋初年仍在使用。曾在抗金战场上大显神威,有诗为证"官军闻说定庐州,破敌功成一滴油(一滴油是马黄弩的别称)"。

宋军使用的弩箭可分为蹶张弩箭和床子弩箭两大类。蹶张弩箭有四种,分别是点钢、木羽、风物、三停。真宗在位时期,宋军装备部队主要的是木羽箭,这种箭"以木为簳羽","裁尺余而所激甚远,中铠甲则簳去而镞存,牢不可拔",契丹人最为忌惮。

床子弩有威力大、射程远的优点,它的致命缺憾是无法单兵使用,不便携带。只"可以守,不可以战也。"在《武经总要》一书中,共记载了三弓斗子弩、大合蝉弩、小合蝉弩、斗子弩、手射弩、三弓弩(又称为八千弩)、三弓弩、次三弓弩等七种床子弩。其中斗子弩相对最为简单,一次发射两只弓箭,四个人就可以操作,"发小凿头箭",射程是一百五十步。其中三弓弩威力最大,一次射三张弓,得七十人才能完成操作,"发一枪三剑箭",射程三百步,是斗子弩的两倍。这些弩安装在结实的四脚大木弩床上,绞轴拉弦后,由弩手用铁锤猛砸扳机,将箭射出。

床子弩用箭主要有斗子箭、铁羽大凿头箭、大凿头箭、小凿头箭、踏撅箭、一枪三剑箭。斗子箭又称"云寒鸦箭",它是在床子弩的弦上系铁斗,在铁斗中放入数十只箭。这样发射出的箭杀伤力惊人,一次发射出的箭可以杀伤敌军数十人。一枪三剑箭是需要百人开张的三弓床弩的专用箭。这种箭木杆铁羽,外形较一般弩箭大许多,发射出去威力惊人,可以一发而贯三人。踏撅箭是次三弓弩所用之箭,外形比一枪三剑箭要小,一般以铁或者翎为羽。次三弓弩较三弓弩要轻巧,与三弓弩只用在守城时使用不同,次三弓驽便于移动,还可以在攻城时使用。踏撅箭被次三弓弩发射出后可以钉在城墙之上,作为攻城部队登城的阶梯使用。能承受成年男子的重量,可以想见踏撅箭杆的粗细。

据史料记载,宋初床子弩最远射程可达千步,一千五百余米。大型床子弩虽然射程远,但是动辄需要数十人张发,而且体型巨大,开张困难,发射间隔过久,所以一般不用于野战。相较而言,小型床子弩的机动性要好很多,因此合蝉弩和斗子弩被大量生产。宋军专门装备和使用床子弩的部队有三支:床子弩雄武、定功床子弩手,宣毅床子弩炮手。当然弩子床并不仅限于这几支部队使用,它作为一种射程远、杀伤力大的武器在各地均有装备。

宋景德元年(1004),辽圣宗与母亲萧太后亲自统军,兵分两路大举南侵。眼见情势危急,宋真宗也只好硬起头皮御驾亲征。真宗君臣一行人马还没有到达澶州,辽军先锋就突至澶州北城。辽军将澶州三面包围(另外一面是黄河),从西北隅展开尝试性进攻,宋军主将李继隆出城迎敌,"分伏劲弩、控扼要害",严阵以待。

辽统军大将萧挞凛是萧太后的族弟,他是辽武将中的领军人物,不但在对宋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讨伐高丽、阻卜、敌烈等部的战争中他更是独当一面担任统帅。萧挞凛身经百战、威震西北,此次南侵担任先锋之职。率军兵临澶州城下后,见宋军军纪严整,大阵无懈可击。一番思考后,为了不引起宋军注意,他有意"异其旗帜"率领左右亲信"按视地形"。仔细观察之下,终于发现宋军西北一隅是防守薄弱环节。于是率手下轻骑突进,哪知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萧挞凛本来打算率领小股精锐试探一下宋军虚实,哪知道却一头扎进了宋军的伏击圈中。宋威虎军头张環(山东寿光人)守床子弩,见一员辽将率军闯进了埋伏圈,立即瞄准发射,一弩将萧挞凛射于马下。萧挞凛左右亲信一拥而上,舍生忘死的将他抢回军营。这一箭正中额头,萧挞凛当天晚上伤重不治而死。

萧挞凛死讯传出,辽军士气大挫。萧太后悲恸不已,更坚定了对宋议和的决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宋辽澶渊之盟的签定,与此意外事件有很大关系。此后宋辽百余年的和平相处,也与此有关。张環这个普通宋军,因为一弩射死了辽军大将,改变了历史,也成了惟一一个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普通一兵。

在宋真宗在位时,宋廷有近百万的部队,张環载入史册的几率自然也是百万分之一了。

关键词: 澶渊之盟 普通士兵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