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天天微头条丨为中国带来千古盛世的皇帝,在位期间,放弃大片国土,裁剪军队

时间:2023-01-15 12:55:0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元末明初,战乱纷起,天灾人祸,接踵而至,黄河水患引发大量民工杂役,同时饥荒蔓延;元朝暴政,引起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明朝建立,经历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励精图治,对内巩固皇权,改革吏治,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秩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分别彰显两大帝王超强的治国水平,也为随后仁宣之治奠定良好的基础。

朱棣病逝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两位皇帝在位总共11年,而正是这11年间,开创了大明建国以来最好的局面,社会稳定,政治清平,百姓富足,国力强盛,是为"仁宣之治"。

明代立国276年,11年的盛世为什么会出现在仁宣二帝之间?而盛世的到来,伴随的却不是大明国土版图的扩张,相反却不断缩减,看似难以理解的问题,自有其内在的道理。

首先盛世之前,必有乱象,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是杀伐果断之人,两人都是马上皇帝,稍有动乱,必出杀心。朱元璋就不必说了,一路杀伐,踩着无数强人的尸首建立王朝,一统江山;朱棣,更是勇武,外人暂且不提,自己的侄皇帝也不放过,靖难之役,登基为帝,为巩固皇权,杀戮无数。对外连续的南征北伐,东联女真,西下西洋。永乐盛世,国威远扬,盛极一时。

然则,盛名之下,负担极重;郑和下西洋,一路挥金如土;诸国来华朝拜,赏赐远远大于各国缴纳的贡品;五次北伐,朱棣不仅动用上千万的人力物力,也把自己的命搭在了北伐回京的路上;无论是战争,还是外交怀柔,都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和财富,朱棣之后,继任者如果继续保持朱棣的风格,必然会造成财富外流,国力亏空,危机四伏。

明仁宗,一位头脑清醒的皇帝,不仅如此,还非常睿智仁德,他不仅利用父王打下的良好局面,迅速稳定时局;对"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委以重用;对建文帝时的旧臣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进行平反,赦免其后人的一切罪罚。

抓住人心,就抓住了一切。事实证明,仁宗的仁德之举使得朝中文武百官上下一心,为接下来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得以有效执行,提供了人力保障。

明成祖时期,明朝征服安南(今越南),东设行政机构管辖辽东,朝鲜,而这些版图的归属,不是通过战争就是耗费人资而得来。

仁宣时期,暂缓铲除北元残部,放弃安南管控,裁撤开平卫,息兵养民,呈战略收缩之势。外交上,暂停郑和出使西洋的航行计划,对各国来朝纳贡的朝例进行限制,不再像以往那样大摆排面,铺张浪费,理性的对待各国使节。对本国国民出国定居也采取限制政策,这也是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雏形。

仁宣二帝的收缩策略,是审时度势的结果,也是休养生息政策的必然选择,但正是这及时的决策,挽救大明与危难之机,

仁宗帝登基之初,根基尚未稳定,北元残余未除,而朱家皇族仍对帝位虎视眈眈,一切可能发生的危机都在伺机而动。收缩策略的好处就是,集中精力处理核心问题,把一些不太影响大局的事务缓后处理。

就这样,开创仁宣之治的局面就具备了条件,当危机度过之后,就是厉行节俭,恢复生产,整顿政务,广纳贤才,一切就像上好了发条的钟表,按部就班的开始运转起来。

朱元璋、朱棣两位被累死的皇帝,呕心沥血打下的基业,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础,人才济济,国威远扬,国力昌盛,加上人心齐整,目标一致,短短几年之内,宣宗治下的大明国内即恢复了繁华景象。

两位皇帝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大明国运在"仁宣之治"中走向顶峰,与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相提并论,可见成就之高,然则,大明国君凡是有经世济国之能的,生命线都短的可怜,仁宗在位1年而崩,宣宗在位10年而崩。

仁宣之治,表明只要不折腾,一切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是战争还是其他追求权力欲望的满足,都会产生不可预估的后遗症,在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中,不断有反抗和哀嚎,而战后重建,人心向背又将大量耗费国力,因此,评价一个盛世,不是一个版图所能代表的,真正的盛世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一片祥和。

关键词: 休养生息 郑和下西洋 呕心沥血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