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项羽刘邦曾以鸿沟为界,鸿沟是谁修筑的!

时间:2023-01-14 13:04:0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秦汉之交,项羽和刘邦划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达成楚河汉界的休战协议的。我们今日形容两个人对某件事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也可以用"鸿沟"来表达,鸿沟这条在历史上用了几百年的运河,后来随着黄河改道不复存在,但是其历史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资料图】

那么鸿沟是谁修的,是什么时候修的呢?这要追溯到战国时期。

公元前364年,秦国入侵魏国,在河东地区,也就是魏国都城安邑附近的石门,大败魏军,斩首魏军六万。

六万颗人头,冷冰冰的数字,创造秦与三晋交战的斩首记录(后来数字不断刷新),对魏国上下的心理震撼不言而喻。

魏惠王并非一个打江山的宗主,而是一个继承了上辈庞大国力的守成之主,为规避风险,当年便下令迁都。

迁都是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魏国这种霸主的迁都,距离又那么远,相当于将一座大都市,从河东地区,跨越太行山,搬迁到大梁。

一直到公元前361年,跨越四个年度,魏国迁都才算初步完成。

图-战国前期三晋的疆域

魏国重心东迁之后,战略重点也在转移,由于济水以南不远处便是楚国边境,魏国必须将国境线再次向南推进,以确保都城大梁以南有足够的纵深。

魏国在大梁附近的济水,修了两条运河,鸿沟(魏楚之间)和深沟(宋国境内)。

鸿沟,连接济水和颍水,水流方向为从北往南。由于济水是黄河的一支分流,颍水又是最终流入淮河的,因此鸿沟实际上是沟通黄河与淮河两大河流的一条运河。

鸿沟的战略意义,在于魏国若顺运河南下,很快能够攻击楚国城邑,楚国反向逆流而上,难度则非常大。有了这条运河,魏国与楚国的地缘平衡,又一次被打破,魏国明显是占据地利的优势。

后来的几十年,魏国也果然南进,攻占楚国更多的城邑,很难说魏国将士的作战能力,就一定比楚国强多少,魏国开挖的这条运河,的确也是魏国占优的原因之一。

深沟,又称菏水,连接济水和泗水,水流方向为从西往东,水流速度比较快。

图-魏国东部疆域

深沟最初是春秋战国之间,吴王夫差修筑的一条运河,当时夫差为了让吴国庞大的水军能够开赴与晋国会盟之地黄池(今河南封丘),开挖这条运河。吴国修筑深沟,是临时性的,因此河道不宽,经过一百多年河道已多处阻塞。

现在魏宋两国重新修筑深沟,将济水和泗水打通,这样宋国境内出现一条横贯东西的运河,魏国也可以从大梁走水路直达泗水流域的鲁国,这对魏宋两国的经济,都有很大提振作用。

深沟与济水交汇处以西,催生一个大都邑陶(又称陶丘或定陶)。陶本来是曹国都城,城不算大,人口也不算多,但随着深沟的拓宽和贯通,陶城的经济战略地位凸显,迅速从战国之世脱颖而出,成为可以与洛邑、大梁、邯郸、新郑、临淄等并驾齐驱的大都邑。

以陶城为中心的宋国陶郡,后来发展成战国时期最富裕的一个郡,齐、秦、魏都曾攻占过这块富甲天下之地。

深沟的战略意义,与鸿沟类似,也是从魏国顺流而下,进入宋国乃至鲁国腹地。战国中期和后期,魏国先后从齐国和秦国手中夺取陶郡,深沟功不可没。

当然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先是齐国灭亡宋国,接着五国伐齐,魏国取得宋国旧地三郡当中的两郡方与、大宋,秦国占领其中一郡陶郡,最后魏国又从秦国虎口拔牙夺取陶郡。

到了战国后期,宋国旧地大部分为魏国所有,这其中魏国抓住天时的机遇,也利用地利的优势,更有将士众志成城的决心。深沟在魏国并宋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大梁附近的码头船坞,泊满载货的大船小艇,昼夜灯火不息,夜间以千百计的脚夫忙于装卸货物,白天更是车马喧哗,舟船川流不息,大梁作为中原最大的中转站,这些码头船坞比任何其他地方更繁忙紧张。

两条运河的开通,在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商业沟通变得更为顺畅,魏国富国强兵的步伐又更进一步。

魏国东部发展得如火如荼,那么魏国迁都就提上日程,离开经营几百年的安邑,到东部的新兴商业中心大梁。

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扩建翻新,大梁城已经是中原屈指可数的大都市。

关键词: 战国时期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