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热点聚焦:朱元璋打天下时,草根出身的徐达、常遇春,为何能屡战屡胜?

时间:2023-01-14 11:43:37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根本没学过兵法,但有趣的是他们的对手也没学过兵法。

徐达作为朱元璋的小伙伴一起长大,其家境可想而知。可以想见,少年时的徐达家绝对负担不起读书的开支,其生活目标主要是生存,更不会有接触兵法的想法与机会。

常遇春更是因为家境贫寒,干过打家劫舍的强盗。研习兵法?不可能!


(相关资料图)

虽然不懂兵法,但是仍有优势

朱元璋率领红巾军打天下时,麾下便常伴两位能征善战的将领,一位是徐达,另一位便是常遇春。

当时的徐达主要负责指挥大型战役,而常遇春则作为先锋官负责攻城拔寨。

就是这两位,帮助朱元璋问鼎天下的绝世名将,早期却并不精通兵法。又是什么原因让二人屡战屡胜的呢?

徐达、常遇春二人,虽然都没有读过什么兵法,也没有统兵作战的经验,但他们却都具备一些优势。一、朱元璋的信任。徐达是朱元璋的发小,信任他是必然的。打天下时候的朱元璋也急需要像常遇春这样勇武、忠诚的部下。二、两人都曾学过武,且武艺都很高。

兵法不仅仅写在书上

名将是靠战争打出来的,熟读兵法不如实际操作。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各地纷纷崛起的起义军,都想推翻元蒙统治。随着起义军的增多,就出现了一个局面: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越来越多,随之起义军也就不缺乏兵源。

武艺高强则可以让他们在领兵作战的过程中赢得士兵的拥戴,声望在军中的重要性远超对兵法的熟知度。逢战必身先士卒,自身武艺又高很快就让徐达、常遇春赢得了麾下士兵的拥戴。

朱元璋对他们的信任也是关键。徐达,常遇春最初作战时肯定打过败仗,是朱元璋的信任和源源不断的兵源,才让他们有机会在战场上不断被磨炼。

最开始徐达和常遇春率领红巾军和元军对战的机会并不多,他们和元军对战都是在平定南方以后。在南方他们面对的主要对手都是谁呢?是陈友谅,张士诚麾下的义军。

更有趣的一幕发生了

无巧不成书。朱元璋麾下红巾军,最初的作战对象是陈友谅、张士诚麾下的起义军。徐达、常遇春,没有学过兵法,恰巧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也没有学过兵法。

双方都没有学过兵法,都不懂得排兵布阵,想要取胜对手,只需要主帅作战勇猛,军队具有一定的凝聚力。

陈友谅和张士诚都出身富贵之家,而朱元璋和徐达却都出身贫寒。随之就出现了一个情况,朱元璋和徐达比陈友谅、张士诚更了解麾下士兵所想所求。满足士兵所想所求让朱元璋麾下的红巾军,具备了战胜敌人的资本。

朱元璋的队伍更多的是依赖后期补充

古代农民起义军之所以会屡屡失败,原因只有一个。

农民起义,目的便是为了粮食,是为了生存。所以农民起义军在征战天下的过程中,疯狂掠夺粮食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只知道掠夺不知道生产及补给的农民起义军没有稳定的后勤保障。

学会水战是总结对战陈友谅、张士诚的经验,而学会骑兵之战却是学自元军身上。这就说明徐达和常遇春,之所以能做到百战百胜,是因为他们善于模仿,善于变通,善于从敌人身上汲取作战经验。

不拘泥于兵书,从战场学得作战经验的他们,却发挥出了兵法最大的威力: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除此之外,农民起义军在取得一定战果后往往会沾沾自喜,没有秩序。朱元璋在统一南方的过程中,不但让徐达、常遇春磨炼出了战场经验,他还利用李善长、刘伯温等善于理政的人,给自己建立起了稳定的大后方。

随着朱元璋在南方战场上战果的不断扩大,李善长、刘伯温等擅长规划,擅长后勤保障的人才相继投靠到了朱元璋麾下。而事实上,古代军事家、谋略家才是最为稀缺的人才,而非领兵作战的将军。

后期补习很重要,敌弱我强更重要

早期的徐达和常遇春必然没有读过兵书,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统一南方的过程中,二人刻苦钻研兵法,这一点也可以肯定。

击败陈友谅、张士诚后,徐达、常遇春已经通过战场磨砺成为了合格的名将。随后朱元璋又下令徐达、常遇春率军挥师渡过黄河,北伐元蒙。

此时经过战场洗礼的徐达、常遇春及其麾下的士兵征战经验丰富,战力都变得极强。反观另一边正规军出身的元朝士兵,早就不具备忽必烈时期的超强战力了。此消彼长之下,元军又怎能是徐达、常遇春等人的对手呢?

题外话

在徐达、常遇春等人为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还有十分有意思的一幕出现。

在南方,徐达让麾下红巾军学会了水战。到了北方徐达、常遇春等人又让麾下红巾军学会了骑兵之战。

关键词: 就出现了 后勤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