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环球报道:胡惟庸案李善长免于株连,为何十年后,朱元璋却拿此事处死他

时间:2023-01-12 14:58:03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谋反罪被杀,因此事受牵连被杀者更是多达上万人。胡惟庸能当上宁国知县,接着被提拔为太常少卿,之后又更是贵为明朝左丞相,这一切都是源于李善长对他的推荐。然而"十三年,惟庸谋反伏诛,坐党死者甚众,善长如故。"

就是说上万人受连坐而死,唯独当年极力推荐胡惟庸的李善长,被朱元璋放过。洪武十八年,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说他是胡惟庸的同党,但朱元璋仍然没有追究,足以证明他对李善长的信任。

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信任李善长呢?


(资料图片)

一、李善长有本事

"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说明李善长从小就足智多谋,而且他还通晓法家学说,预计的事情往往都不会出错。朱元璋起事的时候,李善长就去拜见他,从而开始为其效力,这也可以看出李善长是个有远见的人。

跟随朱元璋以后,李善长就成为其主要参谋,深受朱元璋信任。要是有人前来投靠,朱元璋都要请李善长先考察一番,只要他点头了,便收为己用。

后来朱元璋带领大部队出战,留下少量兵力给李善长,吩咐他一定守住大本营。元军听说朱元璋及大队兵马不在,急忙率军去偷袭。李善长预料到元军会来,便命士兵提前埋伏起来,最终成功击退元军,从此朱元璋对他更加赏识。

二、李善长忠心

"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

朱元璋最开始是跟着郭子兴做事的,后来有人传言,说朱元璋对其有异心。郭子兴听信流言,对朱元璋有了疑心,同时又见他身边有个能干的李善长,便想挖个墙角,让李善长来辅佐自己,同时削弱朱元璋的实力。

不过李善长当初主动拜见朱元璋,就证明他看中朱元璋"奇货可居",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改投他人的。因此李善长一口回绝了郭子兴,朱元璋见其对自己如此忠心,便更加信任于他。

三、李善长急流勇退

洪武三年,朱元璋加封功臣,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当时被封公的有徐达、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冯胜、邓愈和李善长六人。然而李善长却位居六人之首,可见朱元璋对他的重视。甚至在诏书中,朱元璋还将他比作汉朝明相萧何。

不过一年之后,李善长就因病为由,选择辞官归居。朱元璋赐了不少田产、地产,让他回去安心养病。

可是朱元璋还是离不开他,修养了一年之后,李善长的病好了,这时朱元璋又派他去监修临濠宫殿,李善长便在濠州待了几年。在此期间,朱元璋开始提拔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对李善长的确非常信任,所以胡惟庸案出现以后,他不怪罪李善长也可以理解。然而胡惟庸案过去十年以后,朱元璋却拿此事下旨处死李善长,及其全家七十余口人。

既然胡惟庸案刚发生的时候,李善长都免于株连了,为何十年后,朱元璋却拿此事处死他呢?

其一,李善长自身有本事,加上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和宽容,导致李善长开始恃宠而骄。有人稍微冒犯了他,他便马上请求朱元璋治他们的罪。就连刘伯温和他产生分歧,他都敢辱骂对方,最后吓得刘伯温告老还乡。

他如此作风,朱元璋自然心知肚明,所以就算一开始特别信任他,久而久之也免不了厌烦。史书记载:"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

其二,朱元璋在加封功臣的时候,曾经说过:"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可见在朱元璋心中,李善长并没有什么大功劳,之所以对他封官进爵,是认为他多年兢兢业业,也该有所回报。

其三,朱元璋越到后期,疑心就越重。皇帝最怕什么?就是有人谋反,抢夺自己的皇位。所以胡惟庸一案,他不惜诛杀了上万人。原本他也没想处置李善长,但是多年来,不断有人告发,说李存义是胡惟庸的同党,而且李善长对于一切都清清楚楚。

丁斌以前是胡惟庸府上的人,据他的供词说,李存义原本就是胡惟庸同党,而且他还帮胡惟庸做说客,请李善长共同参与谋反。只是李善长一直没有答应,但足以证明他知道胡惟庸等人的阴谋,却没有选择举报。

朱元璋认为他既然知道此阴谋,却选择包庇,同时在背后观望,企图随时倒戈,这就代表李善长对自己并非十足忠心。加上这时候又有人说天上星变,将有祸事降临。出于帝王的疑心,朱元璋自然就要处死李善长。

李善长死后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奏,列举了种种李善长不会谋反的理由。朱元璋看后没有回应,同时也没有处置王国用,这件事也就这样过去了。

(参考文献《明史》)

关键词: 胡惟庸案 足以证明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