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马谡失街亭到底是谁的错?为何说诸葛亮无论派谁去,都守不住街亭?

时间:2023-01-07 13:59:4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机会,对于一名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指挥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要想正确判断和把握机会,那就得全靠指挥者和部下的智慧了。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如果判断准确,并能及时抓住战机,出奇制胜,那么不仅能够掌握战局的主动权,而且还可以促使战局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直到取得战争的胜利。

反之,如果判断失误的话,那么战机就会从自己身边悄悄溜走,不仅错过了消灭对方有生力量的机会,而且还会使得战局朝着与自己不利的方向发展,甚至是最终走向失败。而关于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就有诸多表现。比如我们熟悉的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就是没能把握战机,最后导致兵败。还有诸葛亮在第北伐期间,就有一次是天赐良机,但由于诸葛亮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致使这千载难逢的战机从他眼皮底下消失了,并使得以后的战局朝着不利于蜀军的方向发展,最后不幸英年早逝。


(资料图)

那么,究竟是一次什么样的机会具有如此的重要性呢?答案便是--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的结果是以蜀军的失败而结束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关于街亭失守的原因,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了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认为他刚愎自用,不听从诸葛亮的"下寨必当要道之处"的告诫,又不听从副将王平之言,毅然决然地将兵屯于山上,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但结果却被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率兵团团围住,惨遭失败。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是诸葛亮用人不当所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曾与诸葛亮讨论过马谡,诸葛亮认为:"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但刘备却说:"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但是在南征孟获和北伐前夕,马谡曾给诸葛亮献过攻心计和反间计,因而深得诸葛亮的喜爱,于是便将守卫街亭的重任交给了他,以致兵败。事后,诸葛亮在给刘禅的奏章上说:

"臣亲秉旄钺,但不能训章明,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不明不知人,虑事多暗。春秋责帅,罪何所逃?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虽然诸葛亮请求连降三级,但这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实际上蜀中的大权仍然掌握在他手中,并且这也丝毫不影响他的北伐大计。

当然了,以上两个都是造成街亭之败的主要原因,这其中既有马谡的刚愎自用,也有诸葛亮不懂得识人善人。要知道,在街亭之战中,蜀军不过只有四万五千人,而司马懿有十五万大军,从军队数量上来看,司马懿完全可以完胜马谡。再者来说,双方的领导者级别也不对等,马谡不过是一个没有打过仗的新手小白,而司马懿却是一个老谋深算之人,麾下的张郃,则是一位久经战阵的老将。所以这样对比下来,马谡失街亭则是必然的。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是,在蜀汉军中,除了诸葛亮无一人是司马懿的对手,所以诸葛亮无论派谁去,最终都逃不脱失败的命运。因为在战争中,将士们不畏牺牲的精神固然可嘉,但是想要获得胜利,就必须要靠指挥者的智谋了。

当然了,也有专家说:幸好诸葛亮派去的人是马谡,一战即败,这才使得还没有走远的蜀汉的大部队才能安全地撤回到汉中。如果委派其他人,与司马懿斗上个十几二十天才败下阵来,等到那时蜀军的主力部队已经远去,通往汉中的要道又被司马懿给堵死了,诸葛亮恐怕就要成为瓮中之鳖了。

如果真是这样,蜀军在既无援兵也无后勤保证的情况下,恐怕也只能像案板上的鱼肉,任由魏军宰割了。而身为蜀军领导的诸葛亮,恐怕也会兵败身亡了。这样看来的话,诸葛亮派遣马谡去守街亭,还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参考文献:《三国志》;

关键词: 街亭之战 方向发展 刚愎自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