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争夺权力为何会败?

时间:2023-01-07 09:51:5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唐睿宗景云三年秋七月壬辰(公元712年9月8日 ),李旦把皇位传给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位太上皇,李隆基改元先天。李隆基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间"。当时李唐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武周王朝留下的烂摊子百废待兴,中宗李显懦弱无能,被韦皇后和武三思以及安乐公主把国政搞的乱七八糟。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喋血玄武门,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拥立李旦上位。这次政变中太平公主功劳最大,李隆基次之。所以李旦封太平公主一万户,成为唐朝权势最盛的公主。一万户啥概念,长孙无忌尉迟恭为李世民玄武门兵变首功之臣,实封一千五百户。同样拥立新君,差距就是这么大。李旦又封李隆基为太子,本来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太子应该是老大李宪,可是李宪识火色,知道自己吃不了这碗富贵饭,坚决推辞,朝野上下包括太平公主也一致推荐李隆基,于是李旦顺水推舟,立了老三李隆基为太子。

李旦当了皇帝后,也知道自己吃不了这碗富贵饭,李显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所以李旦做事很谨慎,每天上班先跟太平公主商量,如果太平公主没上班,就让宰相去太平公主府请教。每次宰相汇报工作,李旦就问,你们跟太平公主商议过吗。又问,你们跟三郎(指李隆基)商议过吗。如果宰相们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此事可行。如果宰相们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此事再议。凡是太平公主提出的要求,李旦没有不答应的,宰相以下所有官员,只要太平公主一句话,没有不立即任命的。朝臣一看太平公主这片云有雨,趋附其门者如市。太平公主几个儿子全部封王,田园楼阁遍布郊野,往太平公主府运送珍物宝玩的车辆从岭南西蜀直到长安络绎不绝于路,太平公主日子过得比皇帝皇后还要滋润。

如果太平公主志向仅止于此,那么李旦的做法还是可行的。因为他在按照政治常规搞平衡。太平公主代表武周王朝旧势力,李隆基代表急于革新的少壮派,新势力最终会取代旧势力,武周余孽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太平公主会一步步交出所有权力,李隆基顺利登基,整合新旧势力重振大唐声威,双方皆大欢喜。但是太平公主却有其母武则天的志向,也想过几天女皇瘾。可李隆基不是吃素的,手下一帮从龙之徒摩拳擦掌,双方明争暗斗,矛盾日趋激烈,颇有武德年间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剑拔弩张的气势。

由于太平公主从武周时期就开始培植势力,又有拥立之功,因此在斗争中处于攻势,这和武德年间李建成对李世民形成压倒性优势也雷同。她先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李旦嫡长子,不该继承太子之位,并派了好多间谍监视李隆基一举一动,李隆基如芒在背。接着把支持李隆基的宰相韦安石罢免,又暗示宰相们易太子,幸亏李隆基嫡系宋璟坚决反对作罢。李隆基对此也进行了坚决反击,暗中授意宋璟姚崇秘密向李旦进言,要李旦将嫡长子李宪和豳王李守礼外放,因为这两人是太平公主主推的太子后备人选。再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让他们担任太子府护卫。再把太平公主和其丈夫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

熟悉不熟悉。李建成和李世民斗争到了白热化时候,李世民也向李渊提议把自己外放洛阳,以免兄弟相残,可是李渊不许。这里是李隆基想让太平公主去洛阳,李旦也不想让太平公主去。李旦说,我的兄弟们都死了,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妹妹。我怎么忍心把她外放到洛阳去呢。只有这条不同意,至于对诸王的安排,我认为可行。李旦虽然懦弱,但是不糊涂,他也怕李隆基兄弟搞出喋血玄武门手足相残的事来,像李建成李世民那样。太平公主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当面责问李隆基意欲何为。李隆基怕了,便向李旦奏称姚崇宋璟挑拨自己与姑母太平公主和兄长李宪李守礼等人的关系,请求对他两严惩。于是李旦将姚崇贬为申州刺史,宋璟贬为楚州刺史。李宪李守礼外放的事也作罢。

李隆基再失一城,左膀右臂也被搞掉了,处境更加危险,不亚于玄武门之变前的李世民。历史惊人之处在于,双方摊牌前的节奏竟然也高度相似,太平公主指使钦天监负责人向李旦汇报,天上出了彗星,帝座很危险,预示太子急于上位,想篡班夺权。这是逼李旦对李隆基下手,就如当初李建成怂恿李渊向李世民下手一样,没想到李旦极其清醒,既然上天如此预兆,我敢逆天而行吗,我马上传位给太子。这下太平公主懵逼了,没想到万无一失的计策竟然弄巧成拙,马上极力反对李旦这么做,李旦很生气,既然上天都用灾异警告我了,你们为啥还反对。当年李显就是因为不听上天预警才落得那么悲惨的下场,你们想让我步他后尘吗。于是不顾众人反对,很快下诏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位当了太上皇。李旦在这关键时刻作出的明智选择不仅挽救了李隆基,也挽救了大唐江山,让老百姓有幸过上了开元盛世的好日子。

关键词: 太平公主 知道自己 安乐公主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