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朱元璋忌惮功臣,为何不忌惮外甥李文忠,还给了他至高殊荣

时间:2023-01-06 08:49:09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李文忠是朱元璋姐姐的儿子,朱元璋还没起家的时候,姐姐就去世了。由于连年战乱,李文忠的父亲李贞,只好带着他去投奔朱元璋。朱元璋见到外甥后,对他颇为照顾,视他为亲儿子一样培养。


【资料图】

后来朱元璋建朝称帝,李文忠便成为开国功臣。然而朱元璋是个疑心重的人,不管你的功劳有多大,只要他有一丁点不放心你,都会找个理由将你铲除。可朱元璋忌惮功臣,却没有忌惮过外甥李文忠,甚至还给了他至高殊荣。

其一,朱元璋见到李文忠之后,就将其收为养子,跟着自己姓朱。同时,他还请范祖乾、胡翰做李文忠的老师,视他像亲儿子一般培养。

其二,朱元璋登基后,常常让李文忠跟随常遇春打仗,常遇春去世后,他就让李文忠统领了常遇春的军队。这说明在朱元璋心中,李文忠是可以替代常遇春的人才。

其三,洪武三年,朱元璋派李文忠和徐达分道北征,结果大获全胜。朱元璋认为李文忠功劳最大,于是"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予世券。"

其四,李文忠去世后,朱元璋亲自为他撰写祭文,并追封他为岐阳王,谥号"武靖"。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将医治李文忠的所有医生,以及其妻儿全部处死。最后,朱元璋甚至还允许他配享太庙,将其肖像挂在功臣庙中,位列第三。

由此种种来看,李文忠的确立下过很多功劳,不然朱元璋不会如此重视他。但前面说了,即使你功劳再大,也敌不过皇帝的疑心。再说功劳越大的人,反而越容易引起猜疑。况且李文忠又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一旦他有异心,也是很危险的事情。

既然如此,为何朱元璋不打击李文忠,反而还给他如此高的殊荣呢?

一、知恩图报

在朱元璋小的时候,一家人都过得十分艰难。唯有姐夫李贞家里条件好一些,因此李贞常常接济朱元璋,这份恩情便一直被朱元璋记在心里。后来李贞带儿子李文忠去投靠朱元璋,这正是朱元璋报恩的时候。

再说李文忠本来就是自己的外甥,姐姐去世得早,朱元璋说什么也应该照顾一下外甥。都说舅舅亲过叔叔,李文忠与朱元璋之间,也自然有一段割不断的亲情。

果然,李文忠见到舅舅也很激动,忙称见到舅舅,就如同见到母亲一般。就这样,朱元璋便将李文忠带在身边培养,并且让其跟着自己姓朱。

二、赏识文忠

李文忠跟随朱元璋之后,也确实立下很多大功,这使得朱元璋很是赏识他。同时朱元璋要建立新政权,势必少不了李文忠这样的帮手。

比如当时张士诚派李伯升进攻新城,来者有二十万大军。可李文忠却说:"兵在谋不在众。"最终率领朱亮祖等以少胜多,俘获敌军将领六百,士兵三千,以及兵器、粮草无数,只剩李伯升一人幸免而逃。

再比如后来朱元璋讨伐张士诚,命李文忠去进攻杭州。李文忠接连攻克桐庐、新城等地,到了杭州城门口的时候,守将潘元明主动开城投降。军队进入杭州以后,李文忠下令不许骚扰百姓。有一名士兵因为借用了百姓的炊具,都被李文忠斩首示众,于是杭州城百姓无不对李文忠敬重有加。

杭州在李文忠的管理下,一切变得井井有条。朱元璋知道后,重重奖赏了他,并且准许他恢复李姓,所以后世仍称他为李文忠,而不是朱文忠。

三、因病去世

洪武十六年,李文忠生病,朱元璋亲自前往探视,并让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可是一年之后,李文忠还是病逝了,朱元璋悲痛欲绝。史书记载:"帝疑中毒之,贬中爵,放其家属于建昌卫,诸医并妻子皆斩。"

可以看出的是,李文忠去世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开始清算功臣。他后来屠杀功臣,是在为孙子朱允炆铺路,怕他们功高盖主。而李文忠去世的时候,太子朱标还活得好好的,因此朱元璋还不会忌惮外甥的功劳。

也就是说,李文忠去世的时候,还是朱元璋十分倚重他的时候,他的离世,对于朱元璋来说,只会是一种损失。所以才会亲自为他写祭文,又许他配享太庙等等。如果李文忠能活到洪武末年,或许就会是另一种结局了。

(参考文献《明史》)

关键词: 开国功臣 本来就是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