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世界播报:为何项羽宁死不渡乌江并非是犯傻,只因他看透了刘邦的秘密

时间:2023-01-01 20:50:30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一首《夏日绝句》,该诗最后一句这样写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什么意思呢?字面意思倒是好理解,即李清照追思当年项羽不肯过江东。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全诗上下来看,李清照的言下之意是歌颂项羽宁愿自杀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也不愿跑到江东苟且偷生。言外之意则是暗讽南宋政权跨过长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无耻行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李清照这番点评似乎不无道理,在那个时代也确实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不过,按照如今大部分国人的观点来看,项羽当年不肯过江东,无疑是项相当愚蠢的行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项羽虽然一时兵败,但回到他的故乡江东之后,未尝不能东山再起,当时全国的舆论这块其实是项羽占优势的。直到现在,不少史学家都认为刘邦之所以一统天下,是借了项羽的东风。

而项羽也是太过倔强,若是民心在他这边,吸取这次战败教训,跑到江东养足兵力,再次杀回来时这天下估计就没刘邦什么事了。也难怪唐代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里写道"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看来这点不止我们现代人这么想,亦有不少古人持同样的见解。

那么,项羽不回江东到底是傻还是不傻呢?在笔者看来,项羽此举其实是相当明智且大义凛然的。要说原因,其实是项羽早就看透了刘邦这个人内心的秘密。

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案例来说后世对笑到最后的刘邦评价应该不低。实际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刘邦除了在笼络人心这一块相当了得外,其他没一点都让后人所诟病。

其早年是个不折不扣的混混出身,好吃懒做是他的标签。靠着忽悠的本领,他不但娶到了当地乡绅吕公的闺女吕雉,还搞了一出斩蛇起义的骗局,让一堆早年跟随他的人都死心塌地。本质上说,刘邦是当时一个投机取巧专业户,而这种人在我国传统文根里其实是不受待见的。

而刘邦的投机取巧在后来的楚汉相争里也得到了深刻体现,当年他和项羽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而项羽一路西进的项羽在路上一直遭遇的都是秦军的主力部队,也是因为项羽,秦朝气数才被打的奄奄一息。

此时刘邦在做什么呢?他不但随便找了个理由推掉了项羽让他西征的请求。还快马加鞭,从侧面奔赴关中,一路上基本没遇到什么秦军,自然也就迅速抵达了关中。

对于刘邦这样一个投机分子,表里不一是再正常不过表现。然而项羽早前并不了解,直到鸿门宴后双方撕破脸,项羽才彻底看清了刘邦的为人。

所以,后来在垓下之战爆发时,项羽也明白,虽然两人曾经是合作关系,甚至是结拜兄弟。但倘若自己打输了这场战争,刘邦这种人为了一统天下,一定会不顾一切追杀他到天涯海角的。

而最终项羽也确实战败,在乌江边上,项羽之所以不回江东,正是因为他看透了刘邦这个人。回到江东刘邦就会放过自己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刘邦不仅会跨过江东,甚至还会将庇护他的江东父老屠戮干净。而后者,正是项羽所无法接受的。

因此,为了保护江东的父老乡亲,项羽在乌江边自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不是项羽傻,其实是项羽为江东父老做了最后一点贡献。

事实证明,刘邦确实不会放过项羽,从那些肢解项羽尸首的小兵后来都被他加官进爵便可看出,刘邦心里早已没了兄弟情谊。各位读者,你们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关键词: 投机取巧 江东父老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