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在古代被赐死,为何不选择反抗或逃跑,而是叩头谢恩原因很简单

时间:2022-12-31 15:55:32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

在古代被赐死,为何不选择反抗或逃跑,而是叩头谢恩?原因很简单有这么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说明了在古代,臣子的生死权争握在皇帝手中。皇帝他要你三更死,你不能拖到五更,而且怎么个死法由他定。奇皅的是当皇帝赐死了臣子,臣子还要磕头谢恩,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从结果上看,赐死和死刑是一回事,都是结束受刑者的生命,但执行的过程有差别。一般是皇帝派使者带着毒药或者帛带去见被赐死的大臣,让他自己服药或者自缢。有时候,是让罪臣自己选择死法。所以,从形式上看,被赐死的大臣其实是自杀,只不过是被皇帝下令自杀的。比起被捆绑起来、押赴刑场,当众斩杀,赐死要仁慈一些,体面一些,死亡的地点一般是在家中或者狱中,不是公开执行。能被赐死证明皇帝看得起你,这种情况下,一般家里人没事,顶多流放,相比杀全家、诛X族、坐XX怎么样?皇帝是不是显得特别仁慈可亲?

再次,就波及范围来说。如果王公贵族高官亲信,被皇帝赐死。一般惩罚对象,只是被赐死的其人自己而已。而其妻儿亲友,多可以得到保全,最起码性命不会受到太大牵连。除非皇帝对其有深仇大恨,或者涉及到政体变更,必须要对其斩尽杀绝。而古代普通获罪之人,轻者自己送命,重者牵连眷属,被夷三族,夷九族。甚至如方孝儒一样被夷十族。而其妻儿子女,牵连重的,一起被夷族弃市。轻者收编在狱,发配远方。或者被当作奴婢卖掉,甚至直接被送到青 楼窑子,世代不得脱离户籍。《绣春刀》中,刘诗诗演的周妙彤,即是受父亲牵连,从小被送入官方妓 院教坊司。最后沈炼托人拿到刑部尚书的钤印,才帮她赎身,从教坊司除籍。

而皇帝如果决定对某一个人进行赐死的时候,一般只有两个原因,那就是这个人要么为国家立下巨大的功勋,让皇帝不好意思直接斩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人可能和皇帝非常的亲密,多年的感情,让皇帝给他(她)一个体面的死法。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被赐死的,平头百姓肯定没资格。即使在大臣里,也只有有一定地位的大臣才可以被赐死,这源于一个理论--刑不上大夫。所谓刑不上大夫,指肉刑不能加于士大夫的身上。赐死就是这种理论的体现:皇帝认为你应该死,皇帝也要你死,但是皇帝认可你是个士大夫,尊重你的国家大臣的地位,所以让你自己了断。对于重视名节的古代大臣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悲惨的"荣誉"了。

再者,在古代可不讲究一人犯罪一人当。在现代,无论你再近的亲人犯多大的罪,也顶多把他枪毙了,不会把你也捎带进监牢,或者干脆一起送刑场。在古代株连全家,甚至株连九族实在是太正常了。赐死一般不会让你家人一起死,他们甚至都能免于刑罚。想象一下,如果你被赐死了,还不按礼数谢恩,反倒嘴里骂骂咧咧的。那监视你自尽的官员奏报给皇帝,皇帝当时就说:嘿,这小子还不谢恩。他死了没有,没死改凌迟。再把他全家发配给披甲人为奴。你能有什么脾气?

也有不谢恩的,举个例子吧: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朱元璋召集文武大臣参加一个大型宴会,当他走到门口的时候,看到门口的那个守卫者没有按照规定佩带剑囊,当时他很生气,但是没有发作。这个守卫者不是别人,正是傅友德的儿子傅让。在大宴文武百官的宴会上,朱元璋忽然提起说对傅友德儿子傅让有些不满,傅友德起身告罪,朱元璋责备傅友德不敬,朱元璋命他提取二子首级,立刻,傅友德提着二儿子的头颅来到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说"你怎么忍心。",傅友德说:"不就是要我们父子的人头吗",最后在朱面前自刎死,朱元璋当即暴怒不已,下令傅家所有男女全部发配辽东、云南。朱元璋晚年对大臣的猜忌之心达到顶峰,太子朱标跟他说起此事,朱元璋用棘条向朱标表明心迹,老朱就是要找茬弄死这些功臣。

关键词: 刑不上大夫 就是这个人 不好意思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