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崇祯重用这个人,堪称最为严重的一个失误,让局面不可收拾

时间:2022-12-28 13:58:15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小编会在评论区等你们哦,欢迎你们尽情吐槽,么么哒!

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文章看点,今天和大家讲述的是娱乐的那点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古道: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用兵打仗,最怕误用庸才,所托非人。古代的贤明君主,有一项最为基本的素质,就是慧眼识人,知人善任。能做到这一点的,看似简单,实则大不容易。典型例子就是唐朝皇帝唐玄宗,前半生重用贤良臣子,姚崇、宋璟等德才兼备之人跻身朝堂,使得大唐国泰民安,出现开元之治的太平盛世。后半生宠信李林甫、安禄山等奸佞之臣,酿成安史之乱那样的惨祸,使得唐朝一蹶不振。

明朝末年,外有努尔哈赤、皇太极强寇临边,侵扰边境,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揭竿而起,纵横中原,内忧外患交相困扰之下,明朝统治遭受到前所未见的巨大危机。所幸的是,崇祯皇帝继位后,没有像其他末代皇帝一样,唉声叹气听天由命,而是力图振作,想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善局面,让明朝转危为安。可惜的是,崇祯皇帝态度可圈可点,但眼光和能力却实在差强人意,在用人等关键方面接连出现重大失误,使得局面最终不可收拾。

崇祯皇位在位期间,因为性格急躁急于求成,大学士、兵部尚书等要职,一度像走马灯一样频繁换人,绝大部分都令崇祯极不满意。其中唯有一个人,获得了崇祯的信任和赏识,对他委以重任,凡是此人所提建议,崇祯几乎都是有求必应,全力支持,热切期盼此人能成为明朝的救星,拯救明朝的危急局面。可惜的是,崇祯看走了眼,这个人非但没能济世安民,反而让明朝不可收拾,走上绝路。

这个人就是明朝兵部尚书杨嗣昌。杨嗣昌,是明朝末年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在崇祯支持下,杨嗣昌执掌大权四年,在崇祯时期,这已经算相当长的时间了。杨嗣昌是万历年间进士出身,长期在户部担任主事、员外郎等官职,天启年间魏忠贤作乱之时,杨嗣昌见时局混乱,一度挂冠归隐,回到老家隐居。崇祯初年,杨嗣昌再度出山,迅速获得了崇祯的赏识,历任右佥都御史、宣大总督等职务。

杨嗣昌多次上书朝廷,陈述对时局见解,崇祯皇帝和他一见投缘,有相见恨晚之感,杨嗣昌从此青云直上,到崇祯十年成为明朝兵部尚书、大学士,全面负责内外用兵。杨嗣昌在明末大臣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他忠心不二,不贪财货,勇于任事,他的用兵之才,在崇祯手下大臣中,也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在镇压农民军时,他提出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卓有成效,一度把李自成、张献忠打的溃不成军走投无路。在应对关外清军时,他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对策,都可圈可点。但是,杨嗣昌有几个最大的弱点,并且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第一点是他为人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对于持不同意见的将帅不能虚怀若谷,反而不惜痛下杀手。

比如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是明末第一流的军事人才,忠心事主,才干卓异,在黑水峪之战捕获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又在潼关南原之战中把李自成打成光杆司令,堪称李自成的天敌。但就因为他生性耿直,与杨嗣昌意见不合,杨嗣昌恨之入骨,百般构陷打击,使得孙传庭含冤入狱,而当时正是明朝对内对外用兵的关键时刻,这样难得的将帅之才却被杨嗣昌关进大牢。等孙传庭出来时,局面已经今非昔比,不可挽回了。

宣大总督卢象升,也是明朝末年将帅中的一线人物,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对朝廷赤胆忠心。但他同样因为与杨嗣昌意见冲突,多次与杨嗣昌当面争论,使得杨嗣昌怀恨在心。在巨鹿之战中,卢象升带领弱势兵力迎战清军,杨嗣昌挟私报复,坐拥重兵却袖手旁观,不发一兵一卒助战,使得卢象升全军覆没,战死沙场。孙传庭与卢象升都是朝廷急需的数一数二的人才,却遭杨嗣昌以一己之私痛下杀手,使得明朝形势雪上加霜。

杨嗣昌的第二个弱点,是他没有知人之明。他向崇祯推荐的大臣熊文灿,力保其才堪大用。结果在张献忠即将被剿灭的关键时刻,熊文灿却露出草包本色,稀里糊涂上了张献忠的当,把张献忠的假投降信以为真,使得张献忠躲过一劫,不久后再度造反,攻破襄阳杀死明朝襄王,给明朝留下无穷后患。可以说,正是因为崇祯重用杨嗣昌,使得明朝末年局势不可收拾,走上了绝路。

关键词: 不可收拾 兵部尚书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