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环球快看:刘伯温为何只被封为诚意伯?位列第105位,他和李善长差距在哪

时间:2022-12-28 10:01:4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刘伯温常常被人拿来跟李善长相比较,其实这是有很大问题的。因为两个人不是一个档次的人,李善长是明朝第一任丞相,被封为韩国公,可谓是位极人臣。


(资料图片)

而刘伯温只被封了个诚意伯,爵位排名第105位。在官职上也不如丞相,只是一个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是一个正三品的副职,权力极为有限。

所以明初所谓的浙东党和淮西党之间的斗争,纯属扯淡,因为刘伯温这杆大旗还不足以撼动李善长集团。可是刘伯温给朱元璋辛苦做了8年的谋士,为何最后只有这么点收成呢?

01刘伯温是个清高之人,朱元璋这个大老粗最讨厌这种人。

刘伯温是元朝的进士,真的是饱读诗书,是个正儿八经的文化人。而朱元璋是个放牛娃出身,起初大字不识一个,这俩人在一口锅里吃饭,能碰撞出什么火花呢?

刘伯温给朱元璋出一个点子,总是要咬文嚼字的话,你说半个文盲的朱元璋,他哪里能够听得懂呢?但是刘伯温读了一辈子书,真的很难改过来。

他没有李善长那种事故圆滑的能力,只能够老老实实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出主意。虽然主意都不错,可朱元璋听着就是非常刺耳。

初,吴元年置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察院监察御史,经历,都事,照磨、管勾。以邓愈、汤和为御史大夫,刘基、章溢为御史中丞,谕之曰:"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纪纲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明史》

而且这家伙不喜欢跟朱元璋打成一片,始终把自己端得高高的,一看就是很让人讨厌的那种人。朱元璋什么人都见过,当年要饭的时候,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山野村夫,他都见识过。

这些人朱元璋都能很好跟他们沟通,不沟通好了没饭吃。可是唯独遇到刘伯温以后,他才知道这世上还有这么一种人。

这种人自命清高,不入俗世,给人的感觉那就是,谁都比不上他思想境界高,在他眼里谁都是文盲,他谁也瞧不起。

虽然刘伯温自己不是这么想的,但是朱元璋有了这心思,情况可就严重了。久而久之,朱元璋虽然也了解刘伯温的个性,可是他就是发自肺腑地讨厌刘伯温,这有什么办法呢?你非要让老鼠爱上猫,岂不是强老鼠所难吗?

02刘伯温曾经出仕元朝,不算是朱元璋的嫡系。

刘伯温原名刘基,他在元朝元统元年,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元朝的进士。三年以后,刘伯温被任命为高安县丞。

刘伯温对老百姓很好,那自然就得罪了同行。同行们觉得刘伯温在砸他们的饭碗,所以这帮人对刘伯温非常不待见。

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为台臣所阻,再投劾归。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明史》

刘伯温此后做过一年监察御史,也算是元朝的朝中大员了,此后虽然退隐,不过也无法掩饰他过去给元朝打过工的事实。

朱元璋是什么人呢?他的名字就能体现出他干的事情。朱和诛灭的诛谐音,元指的就是元朝,璋是一种利器。朱元璋也就是诛灭元朝的利器,刘伯温这个元朝旧臣,到了朱元璋这里,自然是不受待见的。

就算刘伯温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可是他这种背景,肯定会被人利用。就算朱元璋本人不在乎这件事,也免不了手下人天天念叨这件事。

这就好比过去的年代里,政审不过关,那是很难进入国家单位工作的。刘伯温要不是靠着那点功劳的话,可能连伯爵都混不上。

03刘伯温的功劳远没有李善长大。

刘伯温神机妙算,是后世百姓们心中机智的代表人物。可是刘伯温对大明朝的功劳,能够跟李善长比吗?当然不能。

李善长是朱元的萧何、诸葛亮,朱元璋的所有后勤物资全部都要依靠李善长来掌管。在朱元璋心目中,李善长本身就是开国第一功臣。

因见太祖,陈天命所在。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曰:"先生有至计,勿惜尽言。"---《明史》

而刘伯温呢?他到底有哪些功劳呢?他在战略上的确是帮了朱元璋不少,多次帮他化险为夷,这才有了夺取天下的机会。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日本天皇走下神坛,宣布投降。这个时候日本民众们才终于意识到,他们为之奋斗了半生的神,只不过是一个瘦瘦矮矮的家伙。不过此前,天皇的神秘感,是普通人所无法揣测到的。

参考资料:《明史》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刘伯温向朱元璋提出建议,制定了一个大方向上的方针,先和陈友谅交战,灭了陈友谅以后,再对付张士诚。

刘伯温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韩林儿的集团,独自出来建立自己的功业,并且要以自己的名义招揽天下英雄。

陈友谅实力强大,攻占当涂以后,朱元璋手下人不少希望朱元璋投降的,也有希望朱元璋驻守南京,避其锋芒的。唯独刘伯温认为想要逃跑或者投降的人,必须要诛杀,这是祸乱军心。刘伯温陈述了陈友谅的一系列不利因素,他的坚持,给了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的信心。

刘伯温在战略上的确给了朱元璋极大的帮助,可问题是这些功劳,还不足以跟徐达、李善长这些一线功臣相提并论。

这就好比是拿法正去跟诸葛亮比,拿郭嘉去跟荀彧比,拿陈平去跟萧何比一样,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对手,不能放在同一个擂台上。

总结:我们对刘伯温的好感,源自于他的神机妙算。

刘伯温比李善长要更加出名一些,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很多神奇的故事流传后世。刘伯温是学习易经八卦的那一类人,和诸葛亮类似,对奇门遁甲十分熟稔。

那么他的一些神奇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比如他的预言,他与诸葛亮的神交等等。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他聪明不假,他学识渊博也不假,可是远达不到神奇的地步。那么为什么这些故事能够广为流传呢?因为封建统治者乐得塑造一些神秘的形象出来。

君权神授的年代里,皇帝必须要有一种神秘感,要有天子的威仪。如果大家都不信鬼神,那皇帝自然也要从神坛上下来了,刘伯温的作用就在这里。

关键词: 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 神机妙算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