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明武宗朱厚照御驾亲征,十万人决战数日,为何双方仅68人阵亡?

时间:2022-12-24 13:04:38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王朝。如今的网络上,有很多人旗帜鲜明地支持或者"黑"明朝,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的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史料不够严谨,满清修明史是出了名的慢,而且有大量疑似篡改痕迹。这是导致争议的最大原因之一。


【资料图】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爆发的"应州之战",就是一场非常"奇怪"的战争。有人说这是一场明朝抵御蒙古骑兵入侵的空前大捷,但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一场文过饰非、被吹嘘成胜利的败仗。

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很贪玩的皇帝。正德十二年九月,朱厚照又偷偷摸摸出去玩儿了。这次他除了居庸关,来到了边防重镇宣府。恰好此时,蒙古达延汗(别称"小王子")率兵五万进犯明朝边境,朱厚照宣布谕旨,指出蒙古对明朝的严重威胁,决定亲自出征!

此话一出,满朝大臣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了六十多年前的例子,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怂恿御驾亲征,结果成了瓦剌部的俘虏。但是朱厚照力排众议,自封"威武大将军",更名"朱寿",率军迎击来犯之敌。朱厚照命令部队分布防御:

大同总兵官王勋、副总兵官张輗、游击孙镇,驻军与大同城;辽东左参将萧滓,驻军于聚落堡;宣府游击时春,驻军于天城卫;副总兵陶羔、参将杨玉、延绥参将杭椎,驻军于阳和卫;副总兵朱銮,驻军于平虏堡;游击周政驻军于威远堡。

从战略部署看,武宗的军事安排还是非常精当的。十月十五日,蒙古小王子领兵五万进攻榆林,十八日,明军守将率部在应州迎战;二十日,明武宗带领援兵从阳和赶来;二十一日,明武宗亲自率兵与蒙古军展开战斗。明武宗身先士卒,并亲手斩杀一员武将,战斗持续了六个多小时,鞑靼军开始撤军。

明武宗与诸将向西追击,一直追到平虏堡和朔州附近。武宗还要进兵,但忽然刮起大风,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明军又疲惫困顿,这才作罢。然后,朱厚照高高兴兴的回朝了,回去就说自己的光辉战绩,还说自己亲自砍死了一个敌人。"上还自宣府……上饮毕云:"朕在榆河亲斩虏首一级。""之后,纵马直奔豹房。

按说皇帝御驾亲征得胜而归,还亲手杀死敌人,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但大臣们却不怎么买账。据明朝大臣们编写的《武宗实录》记载,应州之战的战果为:"是役也,斩虏首十六级;而我军死者五十二人,重伤者五百六十三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很明显是在暗示明武宗打了败仗。

当时,参战双方有十余万人,除去非战斗人员,大约有六万人参战。一场大决战仅有六十八人阵亡?这仿佛打的不是冷兵器时代的肉搏战,而是现代的高科技战争。如果仅仅是因为死了十六人,蒙古小王子就撤兵了,而且"是后岁犯边,然不敢大入",那蒙古人是不是也太窝囊了?

显然,应州之役的明军真实战果统计被当时的明廷(嘉靖朝)有意压缩,以此"凸显"明武宗赢得的不过是一场名不副实,甚至有粉饰败仗之嫌的"虚假大捷"。

明武宗很"皮",很"叛逆",他在世的时候,说话行事都与大臣们格格不入。应州之战,大臣们本来就是反对他亲自带兵参战的,他却一定要去。文官们都坚决反对明武宗亲自率军指挥作战,因此明武宗一赌气,一个文官也不带在身边。

战争打赢后,明武宗向文官们讲杀敌之事,文官们都不相信,觉得他在吹牛。但是又不敢明说,于是只好编一个"荒唐"的数据来表明态度,这其实就是明朝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体现。

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后,朱厚熜继位,即嘉靖帝。朱厚熜在"大礼议"之争中就表现的很明确,他根本不把明武宗这个"先帝"放在眼里,史官们迎合上意,笔下自然也是"轻描淡写"。明武宗没有后代,没办法,只能任由他人评说!在种种不正常的氛围下,应州之役遭"黑化"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明武宗朱厚照庙号"武"宗,谥号"毅"皇帝,古往今来有几个皇帝是能尊庙号为"武"的?而且明武宗的死,也很难说没什么阴谋,谁让历史都是文官们写的呢!

后来的《明史》是清人编写的,明朝文官本身就不尊重自己的皇帝了,清人也乐得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戏说",明朝的历史,就逐渐成了现在的样子。

(参考资料:《武宗实录》、《明史》)

关键词: 御驾亲征 参考资料 放在眼里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