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焦点快报!此人刚高中进士,就被族长踢出族谱,34年后,族人才知族长多高明

时间:2022-12-23 09:01:46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起来看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吧。

在我们的印象里,古人都是非常有智慧的,比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砸缸救人的司马光、5岁称象的曹冲。一个人能得到暂时的快乐靠的是小聪明,而要决定一个家族的命脉靠的则是大智慧。

按理说,一代天子一代臣,朱熹一脉的朱家或多或少总会出现几个权臣常伴皇上左右,但是改朝换代的时候,朱家却从未遭到过清算,这还真靠大家族传下来的智慧。1662年到1722年,正是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历史上的康熙可以算得上是一代明君,但他也同样是一名有着"铁腕手段"的皇帝。

但是当时的族长见此情景,赶忙劝阻,学习是好事,但就是不准年轻人去考科举。有些人被族长说得兴致缺缺,就放弃了科举,唯有朱尚孟怎么都不愿意。他有学习的天赋,又肯勤奋努力,自己也觉得自己是块金子,不愿听母亲和族长的劝说,继续发愤图强。

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朱尚孟也欢天喜地的宴请族人。但是族长却把这个事情压了下去,并把朱尚孟从族谱中除名,报备官衙。朱尚孟和族人们都不能理解族长为何要这么做,朱尚孟求个解释,族长也只是摆摆手说:"好自为之"。

戴名世也曾在1683年高中进士,但是他为人清高,看不惯清朝官员,认为自己和清朝官员没有任何共同语言。自己每天游山玩水,写点文章过日子。然而他写的都是南明抗清的英雄事迹,以及清朝入关之后如何屠杀反抗的百姓的大实话。

这时候,朱家的人才想起已经过世的老族长的英明之举,并且还将这件事经常教育子孙。等到了1781年乾隆年间,朱家又出了一名进士,名叫朱绍宇。朱绍宇从决定读书考科举开始,就常听家里老人们的教诲,所以他考了进士后,主动提出退出家族。

族人们都不太明白为何新老族长两人对待入朝为官的态度不一样,总是跑去追问,新族长悠悠道出了老族长当年不敢说出来的话。历史上,每当王朝改朝换代之时,就是局势最混乱的时候,老族长知道身处乱世千万不可为官,以免引来杀身之祸。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族人们听完无不感慨,族长还是有真本事啊!作为族长,作出怎样的决策,才能延续血脉才是他们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改朝换代 好自为之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