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精彩看点:此人被誉为江表虎臣,救过孙权的命,却与甘宁关系恶劣

时间:2022-12-22 14:51:2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发生在孙权歼灭黄祖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甘宁、凌统和孙权。原文如下:

甘宁乃入见权,顿首哭告曰:"某向日若不得苏飞,则骨填沟壑矣,安能效命将军麾下哉?今飞罪当诛,某念其昔日之恩情,愿纳还官爵,以赎飞罪。"权曰:"彼既有恩于君,吾为君赦之。但彼若逃去奈何?宁曰:"飞得免诛戮,感恩无地,岂肯走乎!若飞去,宁愿将首级献于阶下。"权乃赦苏飞,止将黄祖首级祭献。祭毕设宴,大会文武庆功。正饮酒间,忽见座上一人大哭而起,拔剑在手,直取甘宁。宁忙举坐椅以迎之。

权惊视其人,乃凌统也,因甘宁在江夏时,射死他父亲凌操,今日相见,故欲报仇。权连忙劝住,谓统曰:"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凌统即头大哭曰:"不共戴天之仇,岂容不报!"权与众官再三劝之,凌统只是怒目而视甘宁。权即日命甘宁领兵五千、战船一百只,往夏口镇守,以避凌统。宁拜谢,领兵自往夏口去了。权又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统只得含恨而止。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孙权采纳甘宁的建议,向黄祖驻守的江夏发动进攻。在此役中,吴军大获全胜,甘宁也立下头功,斩杀江夏守将黄祖。战后,孙权大宴文武庆祝,凌统却放声痛哭,并拔剑在手,想要了甘宁的命。此人便是凌统,他父亲凌操当年被甘宁射死,凌统一直想为父亲报仇。幸好孙权及时阻止,避免了两人的火并。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凌统口中的"不共戴天",意为不愿和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礼记·曲礼上》中的"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小说这个情节中介绍的将领凌统,不仅是位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且是大名鼎鼎的东吴将领之一。《三国志》作者陈寿将其誉为"江表虎臣",可见其勇猛。凌统对于东吴集团最为突出的贡献是在合肥之战期间掩护孙权脱离险境。《三国志·凌统传》载:"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捍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如果不是凌统的拼死抵抗,恐怕孙权早已命丧张辽之手。

至于说到凌统为何与同为江东名将的甘宁过不去,原因也正如小说中所介绍的那样,是因为甘宁当初在黄祖手下时曾射杀了凌统的父亲凌操,令凌统耿耿于怀,一直想杀了甘宁为父报仇。为了避免凌统寻仇,孙权和吕蒙都花了不少脑筋。据《三国志·甘宁传》注引《吴书》记载:"淩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后权知统意,因令宁将兵,遂徙屯于半州。"如果不是孙权和吕蒙随时提防,恐怕甘宁与凌统必有一人会死于这场复仇之中。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关键词: 不共戴天 三国演义 各为其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