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风尚 > 正文

全球快资讯丨明朝君臣弈局:皇帝被糊弄,责任究竟在谁?

时间:2022-12-22 13:03:51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相关资料图)

朝代说拾遗录(六):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大明王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可以说是百战得江山,天下形式很像是一场三国演义的加强版"四国演义"。坐镇应天府的朱重八,长江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所以朱元璋先吞了方国珍,又惦记着吞东边的张士诚。他派人打听,听说张士诚住在深宫里养尊处优,懒得管事,就发了一通感慨:"我诸事无不经心,法不轻恕,尚且有人瞒我。张九四终岁不出门,不理政事,岂不着人瞒!"

平定天下之后,熟谂创业不易守业更难,朱元璋先是建立特务网用于监督明朝官员,努力维持着处罚贪官污吏的概率和力度,毕竟君臣弈局也是宦海游戏的重头戏。他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处罚,不断地屠杀。但是,这局棋似乎总也没个了结。朱元璋说:"我想清除贪官污吏,奈何早上杀了晚上又有犯的。今后犯赃的,不分轻重都杀了!"在这一表态里,不仅是龙颜大怒的焦躁,更是一种持久战的疲惫。

这种不耐烦的感觉,直接影响明朝君臣对局者的战斗意志。一旦松懈下去,失败就要降临。朱元璋在明朝皇帝里算是个责任感很强、很有本事的人,确切地说无出其右者。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的人,他都不能取得彻底胜利,他的那些在深宫里养尊处优长大的后代,能超过祖宗么?直至崇祯煤山自缢,他最终怨恨的似乎并不是李自成,而是不断糊弄他的明朝官僚集团。他的遗言是:"我自己有不足,德行不够,惹来了上天的怪罪。但这一切,都是由于诸臣误我。我死了没脸见祖宗,自己摘掉皇冠,以头发遮遮住脸,任凭你们这些贼分裂我的尸体,不要伤害一个百姓。"

崇祯的愤慨是有原因的,毕竟殚精竭虑十七年,一门心思为大明续命却无力回天,其中更是受到了无数惨不忍睹的蒙骗糊弄,直到他上吊前的几个月,他的首辅周延儒还狠狠地糊弄了他一回,把一次根本就没打起来的战役吹成大捷,然后大受奖赏。这场根本就不存在的大捷,在周延儒的奏疏中,是他亲自指挥的,就发生在离北京不过几十里地的通县,就在崇祯的眼皮底下。

明朝的君臣弈局,正常是这样过招:皇上说,你们都要按照我规定的办,听话者升官,不听话者严惩。文武百官也表态说,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际上,必定有人利用一些小机会,试探性地"不听话"一下。结果如何呢?一般来说,什么事都没有。明朝皇上并不是事无巨细均了如指掌,威胁中的雷霆之怒并未降临。于是那些占了便宜的官吏受到了鼓励,寻找机会再来一次。背叛一次,没有反应;再背叛一次,还没有反应。

即使一些明朝的官员,一开始没有进行这类试探,但也会看到其他人的试探结果。他们会得出一个结论: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用不了多久,大家便认清了龙椅上的真面目。原来大明的皇上也不过是常人,所谓的欺君之罪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即便糊弄了他,占了他的便宜,捞了他一把,照样给你发俸禄,照样给印信,照样可以仕途提拔升官。明朝天子的这种"冤大头"特征,对明朝宦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明朝皇帝作为名义上的执缰人,是种种宦海正式规则的监督维护者。如果正式规则软、懒、散,那么潜规则将大行其道,以得到更多的好处、干更少的活儿为主要趋势,势必造就明朝宦海大批的贪官污吏,造就大批像镇守太监钱能,大宦官王振这样的角色,同时降低了明朝庙堂清官的比重。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明朝皇帝明察秋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报应不爽,势必也能给清官以生存,甚至能把贪官污吏改造成好人。

譬如镇守太监钱能,都知道他满肚子坏水,后来他当了明朝陪都南京守备。此时他的对头是"两京十二部,唯有一王恕"的那个王恕,也去南京当了参赞尚书,正好管着钱能。王恕的才干足够对付钱能,弈局相争的弦儿,想必也绷得很紧。在王恕的威慑之下,钱能表现得极其谨慎,他甚至很佩服王恕,对人说:"王公,天人也。我老实恭敬地给他干活就是了。"而且还曾坦言"王某只不合与我作对,不然,这样巡抚,只好与他提草鞋耳。"由此看来,钱能天良未泯,知道善恶是非,只是缺乏管束,让冤大头一样的明朝皇帝惯坏了,如果执缰人能够明察秋毫,钱能未必不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也不至于糊弄到皇帝头上。

参考资料:《朱元璋传》、《明史》、《万历野获编·补遗》

关键词: 贪官污吏 明察秋毫 镇守太监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